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音樂分析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音樂分析法

《音樂分析法》從各個不同角度出發.為學習者提供音樂作品分析豐富多樣的可能性.並用大量作業鼓勵學習者用自己的思路和視角作各種分析判斷的嘗試。

圖書信息

書名:音樂分析法

作 者: (德)克列門斯 編著,錢泥 譯

出版社: 上海音樂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0-1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807514206

定價:¥40.00

內容簡介

近二十年來,作品分析漸漸成力音樂理論指導的中心課題,它的地位日顯重要。這方面的論著如雨後春筍,令人目不暇接。這些書籍雖然告知你答案,卻沒有教會你方法。克列門斯·庫恩的這本書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白。它並未展示結果,卻給你指路,培養你的敏感和能力。《音樂分析法》從各個不同角度出發.為學習者提供音樂作品分析豐富多樣的可能性.並用大量作業鼓勵學習者用自己的思路和視角作各種分析判斷的嘗試。《音樂分析法》可說是第一本實用「工作手冊」,是專業師生和自學者最理想的教材。

作者簡介

克列門斯·庫恩(Clemens Kuhn),1945年生於漢堡,主修音樂、日耳曼文學、音樂理論及作曲(由迪特·德·拉·莫特指導),在柏林師從卡爾·達爾豪斯(Carl Dahlhaus)專攻音樂學。1977年獲得博士學位。1978年任柏林藝術大學音樂理論教授,自1997年至今任德累斯頓卡爾·馬利亞·韋伯音樂學院音樂理論系教授。1978年至1996年間參與《音樂》雜誌編撰工作。曾出版《樂理》、《視唱練耳自學教程》、《曲式學》以及Barenreiter音樂學習叢書系列中的《從歷史角度評論音樂作品》等諸多專業音樂理論著作。

目錄

前言:分析的含義

聽覺分析與讀譜分析

先決條件

起點

列舉音樂現象與解析

系統分析

音樂

無需面面俱到

關鍵問題

驚訝

互相關聯

範疇

線條對位和音對位

曲目

抄寫樂譜

語言

「我」

文采

提高語言水平

簡潔

切忌慷慨陳辭

應變表述

立即動手

語言形式

概念

修辭

結尾公式

試問句

法布爾東

哀訴低音

自然音與半音

提問

和聲

旋律

節奏

開頭與結尾

句法一寫作法

多樣化

反覆

小節分組

音區

編制

1木止

語言表達方式

時間

規範與犯規

曲式與樂思

分析者難以大做文章的作品

為詞譜曲

無言

音樂比我們知道得更多

不可言傳

音樂語彙

當歌詞占主導地位時

同出一轍

文字含義

畫面

不斷變化的語氣

語氣增強

民歌風

歷史必然性及現實意義

分析特有的思考方式

鍵盤低音

功能

層次

相同本質

主題核心

能量

變奏

推薦

《音樂分析法》是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

文摘

據本人觀察,音樂分析存在十二項基本條件。下面將作具體討論,並舉例說明。起點

斯特拉文斯基曾在某一期《詩化音樂》中承認,當他開始落筆作曲時,常為無窮無盡的可能性所振奮。這種感受我們大家都不應該陌生:寫一封重要信件時,對着空白信紙發呆;對演奏家來說,登台前的那幾分鐘比演奏時更覺緊張。分析,也毫不例外,開頭最難。每個人需要有自己獨特的竅門。我寫稿子時,經常採取一種「自欺欺人」的方法:當一張稿紙寫滿後,故意刪去幾行,填進下一張空白稿紙上,作為對自己的鼓勵,讓自己覺得有繼續寫下去的信心……

作為着手分析的起點,對總體曲式的概括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進行初步的方向辨認,另一方面由於其結果(一大段落,一小單位)會引發接踵而至的思考(這部分的平行聯繫或對比結構)。因此,從大處着手,應該說是一條良好的建議。最核心的問題將是:是大調還是小調?最終回歸之處為大調還是小調?直接解決還是變化解決?整體結構必然會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變得清晰,由此着手研究、比較其中的組成段落。

由於樂曲種類各異以及觀察者個性有別,分析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極端:過分細緻地在樂譜中搜尋,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最終取得一定認識;另一種為隨意的、漫無目的地瀏覽樂譜,直至耳朵或眼睛忽然被某處吸引才開始注意。以上兩種方式應互相影響,這樣會使分析變得輕鬆,且能獲得新的靈感。

序言

近二十年來,音樂分析已越來越被音樂理論界所重視。人們對其需求之甚,看一下有關出版物的令人驚訝的數量便可得知。其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出版物無疑當數迪特?德?拉?莫特(Diether de laMotte)於1968年寫成的《音樂分析》,與之相呼應的是1976年出版的、由莫特撰寫的《和聲教程》。這本書不僅重新奠定了音樂分析在音樂理論中的重要地位,並且對其他數不清的出版物發出挑戰——音樂分析也屬於音樂學與音樂教育學範疇。例如:

《新音樂之前景》(教學素材與信息),主編Dieter Zimmerschied,1974年,美因茲。

《音樂分析》,主編Gerhard Schumacher,1974年,達姆施達特。

《以莫扎特為例》(音樂分析文章),作者Rudolf Kelterborn,1981年,卡塞爾。

《合唱樂曲分析》(曲式分析與多聲部演唱專業理論文章),主編Heinrich Poos,1983年,美因茲。

《分析》(關於作曲問題的理論文章),主編』Werner Breig、Reinhold Brinkmann和Elmar Budde,1984年,斯圖加特。

《帶譜例的作品分析》由Siegmunt Helms,}telmuttopf編輯出版。1986年,雷根斯堡。

《音樂反饋》(音樂分析專業理論文章),巴塞音樂學會出版,1987年,瑞士。

《教學中的音樂作品》(共四冊,包括聲樂作品、器樂作品、歌劇、新音樂),1987年,雷根斯堡。

《音樂的形式》(上、下兩冊。上冊:聲源、分析、描述,下冊:對音樂分析的建議),作者Herwig Knaus,Gottfried Scholz,1988—1989,維也納。[1]

參考文獻

  1. 音樂分析法研究道客巴巴網,201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