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音樂數字接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音樂數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簡稱MIDI)是一個工業標準的電子通信協議,為電子樂器等演奏設備(如合成器)定義各種音符或彈奏碼,容許電子樂器電腦手機或其它的舞台演出配備彼此連接,調整和同步,得以即時交換演奏數據

歷史

約20世紀70年代末,電子樂器設備在北美歐洲日本日趨普及,一般人漸漸負擔得起。如Roland公司DCB數字控制總線和Yamaha的「Keycode」系統等等專利數字接口,創造了設備間的連通性。然而,這些接口都是同一製造商做的,所以在傳輸設計上一直無法有技術上的突破。

音響工程及合成器設計師Dave Smith(所屬公司Sequential Circuits, Inc.),當他在設計一樣新的鍵盤合成器時,打算開發一種數字音樂標準規格-這算是MIDI的前身。當年Smith正在開發一種創新的模擬合成器(隨後發展為Prophet5合成器)[1]。在當時,模擬合成器只能播放一次一個音符(或語音)。這種鍵盤利用旋鈕,開關和其他控制儀器直接控制聲音的音色。鍵盤上的輸出是一個單一的模擬信號,通過揚聲器播放時轉換成聲波

MIDI音軌消息的運作

當MIDI播放器演奏了一個音符的時候,它隨之將音符轉換成MIDI信息[2]。一個典型的由鍵盤獲取的音符的MIDI信息的過程包括:

  • 用戶以特定速率(又譯,力度-velocity)演奏中央C音符。
  • 用戶改變按壓鍵盤按鍵的力度-這個技術稱為鍵後觸感(aftertouch)。
  • 用戶釋放並停止演奏中央C音符。

MIDI信息傳輸速率達到每秒31250位。同時其它的相關參數也一起被轉換。例如,移調輪有所變化的時候,這個信息也將在MIDI信息中有所呈現。只要演奏者演奏音符,樂器就可以自主的完成這樣的數據處理工作。

樂器所演奏的所有音符根據其音名和音程的不同,都有特定的MIDI信息。例如,任何樂器演奏的中央C音符,它的MIDI信息都是一致的。使得它所生成的二進制信號也保持一致,數字標準化的傳輸方法是MIDI標準的核心。

所有的MIDI樂器都遵循MIDI規範說明,使得其生成的MIDI信息能夠明確的指明具體的音符。藉助這樣的標準與協議,所有的MIDI樂器可以相互交換信息,同時也可以和MIDI兼容的電腦進行信號交換。MIDI接口用於將當前MIDI樂器生成的MIDI信號轉換成二進制代碼,以讓接收端的MIDI樂器或電腦識別處理。所有的MIDI樂器都有內置接頭。另外,過去電腦的聲卡通常也具有這種內置的MIDI 5pin接口,現在則逐漸被USB與IEEE 1394接口取代。

視頻

音樂數字接口 相關視頻

D20數字調音台之接口說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