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音學五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音學五書》,中國傳統音韻學著作。顧炎武著。有渭南嚴氏刻本,收入《音韻學叢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清代古音學研究的奠基之作,凡5種:1.《音論》,2.《詩本音》,3.《易音》,4.《唐韻正》,5.《古音表》。《音論》探討音韻學的理論問題,採用陳第「古詩無叶音」說。《詩本音》以《詩經》韻語為本證,以其他典籍中的韻語為旁證,確定《詩經》古音。《易音》考定《周易》古音。《唐韻正》依照《唐韻》次第,逐字考定其古音當在某部。顧炎武以先秦古音為正,以《唐韻》變音為訛,本篇以古音糾正《唐韻》,故稱為《唐韻正》。《詩本音》與《唐韻正》兩篇實為相互配合,《詩本音》提出觀點,《唐韻正》列舉大量材料加以證明。《古音表》則以表格形式列舉顧氏所分古韻十部,並註明各部所包含之內容。總之,全書5個部分相互配合,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本書要旨有二,一是離析《唐韻》以求古音。顧炎武以前的古音學家,如吳棫、鄭庠等拘守《唐韻》,視《唐韻》的每一個韻為一不可分割之整體,但知就《唐韻》以求其合,不知離析《唐韻》以求分。其結果,雖然韻部歸併得很寬,仍不免出韻。陳第雖能明確古音不同於今音的道理,但其逐字考證本音的做法掩蓋了語音的系統性。顧氏以《詩經》和先秦典籍之韻語為基本依據,同時參考諧聲、聲訓、讀若、假借等材料判斷《唐韻》中的每個字在先秦應屬哪個韻部,由此決定《唐韻》各個韻在先秦占音中的分析離合。如《唐韻》五支韻當分為二,「支、枝、伎、提、斯」等字。「當與六脂七之通為一韻」,「移、倭、吹、披、奇」等字。「當與七歌、八戈通為一韻」。九麻韻亦當分為二,「麻、嗟、加、差、沙」等字「當與七歌、八戈通為一韻」,「巴、牙、衙、華、荼」等字「當與九魚、十虞、十一模通為一韻」。二是以入聲配陰聲。自陸法言《切韻》以來之韻書皆以入聲韻配陽聲韻,顧炎武根據《詩經》中入聲字經常與陰聲字押韻和一字兼陰聲、入聲兩讀(如「質」又音「致」)的情況,斷定先秦古音當以入聲配陰聲。《音學五書》 定先秦古韻為10部:1.東冬鍾江;2.脂之微齊佳皆灰哈;3.魚虞模侯;4.真諄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5.蕭宵餚豪幽;6.歌戈;7.陽唐;8.耕清青;9.蒸登;10.侵覃談鹽添咸銜嚴凡。

本書對清代古音學有很大影響。自江永以後的段玉裁、戴震、王念孫等學者的古音學研究都是在《音學五書》的基礎上進行的。

作者介紹

顧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著作甚多,在語言文字方面主要的有本書和《韻補正》。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音學五書 相關視頻

音韻學公開課(七)第一部分
音韻學公開課(九)第二部分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