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韶關風景名勝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韶關風景

來自網絡的圖片

韶關風景名勝介紹韶關古稱韶州,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韶關是廣東省旅遊資源最豐富、最集中、品位最高的地區之一。韶關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歷史,歷史上的韶州被譽為「嶺南名郡」,孕育了大批歷史名人。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華寺因此成為禪宗的「南宗祖庭」。下面一起來看看韶關的風景名勝。[1]

韶關全市旅遊資源903個,世界級、國家級的有17處,目前沒有開發的資源有300多處,包括五級資源3個、四級資源57個、三級資源137個。韶關文化底蘊深厚,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39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6項,客家圍樓475座。丹霞山、南華寺、珠璣古巷、馬壩人遺址、滿堂客家大圍、雲髻山等一大批高品位的資源有待進一步利用開發。韶關全市已開發旅遊景點100多處,有5A景區1個,4A景區10個,3A景區14個。

一、丹霞山地質公園(中國紅石公園、世界自然遺產)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0km2,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範圍180km2。丹霞山旅遊區北大門距韶關市50km,距仁化縣城4km;將建設的南大門小區距韶關市區僅10km。

丹霞地貌是一種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紅色陸相碎屑岩(在內陸盆地中沉積的砂岩、礫岩等)地貌。也就是說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這也是丹霞地貌區最基本的景觀要素,山崖、谷壁均由它構成。崖壁的不同組合,不同體量,組成了丹霞山群中的石峰、石堡、石牆、石柱等各種地貌形態。丹霞地貌分布區,往往是奇山秀水相輝映,是構成風景名山的一支重要類型。我國的151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就有26座屬于丹霞地貌名山。

狹義的丹霞山僅限於北部的長老峰、海螺峰和寶珠峰構成的山塊,廣義的丹霞山包括290 km2的整個地質公園,即丹霞山區。丹霞山由紅色砂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被稱為「中國紅石公園」。歷史上曾列為廣東四大名山之首,自古為嶺南第一奇山。丹霞山整體呈現一種紅層峰林式結構,赤壁丹崖是其最基本的形態特徵,不同體量和不同形態的赤壁丹崖組成了大小石峰、石堡、石牆、石柱60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間。山石高下參差、錯落有致、形態各異、氣象萬千,宛如一方紅寶石雕塑園。

二、滿堂客家大圍

滿堂客家大圍,是始興縣現存200餘座客家圍樓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廣東省最大的一處客家圍樓。滿堂客家大圍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隘子鎮滿堂村村民委員會大圍自然村,坐西北向東南,道光十三年(1833年)建。面闊178.8米、進深83.4米,二至五層高約8至15米,由三個單元(上新屋、中心圍、下新屋)組成,中心圍楣「奠基」,各單元有各自的正門,它既可分亦可合、形成一個整體。河石、青磚牆、牢固結實,樓樑瓦樑一根挨一根密密排放,地面用河卵小石鋪幾何形圖案。

三、珠璣古巷

珠璣古巷位於南雄市區東北9公里珠璣鎮珠璣村,面積約3平方公里。珠璣古巷是國家4A景區、全國三大尋根地之一,被譽為「中華文化驛站,天下廣府根源」。景區內有不同朝代的古樓、古塔、古榕和古建築物遺址等一批文物古蹟、觀光景點,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古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廣東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廣東第一巷」之美譽,珠璣古巷是廣府文化與客家文化的交匯點,珠三角廣府人祖先發祥地,古代中原人南遷的中轉站。是南雄客家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建成集旅遊、觀瞻、懷舊、思鄉、敬祖於一體的綜合旅遊景區,在海內外有深遠的影響力。

四、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是國家4A景區、廣東省紅色旅遊示範基地、「中國四大賞梅地」之一。古道存世

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及東南亞的咽喉之地,連接長江、珠江兩水系最短的陸上交通要道,是當今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跨越粵贛兩省。梅關古道所在的梅嶺又是一座革命名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曾經分別在1929年、1930年、1934年,三次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粵贛交界的梅嶺,進入廣東南雄從事革命活動,為南雄人民革命史增添了濃厚的一筆。燴炙人口的《梅嶺三章》、《偷渡梅關》等就是陳毅元帥在梅嶺堅持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留下的壯麗詩篇。梅關古道是一處集紅色旅遊、名勝古蹟、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主,融娛樂、健身、觀光為一體的懷古觀光、愛國主義教育、休閒度假型綜合景區。[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