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須浮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須浮鷗

中文學名: 須浮鷗
拉丁學名:Chlidonias hybrida
別 名:黑腹燕鷗、黑腹浮鷗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鴴形目
科:鷗科
屬:浮鷗屬
種: 須浮鷗
亞   種: 6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 1811
英文名稱: Whiskered Tern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須浮鷗[1](學名:Chlidonias hybrida)體長25厘米,是一種體型略小的淺色燕鷗。腹部深色(夏季),尾淺開叉。繁殖期:額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額白,頭頂具細紋,頂後及頸背黑色,下體白,翼、頸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鳥似成鳥但具褐色雜斑,與非繁殖期白翅浮鷗區別在頭頂黑,腰灰色,無黑色頰紋。

棲息於開闊平原湖泊、水庫、河口、海岸和附近沼澤地帶。有時也出現於大湖泊與河流附近的小水渠、水塘和農田地上空。繁殖於歐洲南部、北非、中亞、西西伯利亞南部,往東一直到俄羅斯遠東。越冬於非洲南部,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和pp澳大利亞]]。原產地在俄羅斯

形態特徵

須浮鷗夏羽前額自嘴基沿眼下緣經耳區到後枕的整個頭頂部黑色。肩灰黑色。背、腰、尾上覆羽和尾鴿灰色。外側一對尾羽的外側灰白色。尾呈叉狀。翅上覆羽淡灰色,飛羽灰黑色,外側珠白色,內側具楔狀灰白色羽緣,外側飛羽羽軸白色。頦、喉和眼下緣的整個頰部白色。前頸和上胸暗灰色,下胸、腹和兩脅黑色,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灰白色。

冬羽前額白色,頭頂至後頸黑色,具白色縱紋。從眼前經眼和耳覆羽到後頭,有一半環狀黑斑。其餘上體灰色,下體白色。

幼鳥和冬羽相似,但背、肩黑褐色而具寬的棕褐色橫斑。翅下覆羽和尾下覆羽也具暗色斑。

虹膜紅褐色。嘴和腳淡紫紅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82-98克,雌性79-92克;體長雄性230-276毫米,雌性238-262毫米;嘴峰雄性328-33毫米,雌性26-30毫米;翅雄性210-230毫米,雌性212-230毫米;尾雄性78-93毫米,雌性75-86毫米;跗蹠雄性17-24毫米,雌性17-22毫米。

生活習性

須浮鷗常成群活動,頻繁的在水面上空振翅飛翔。飛行輕快而有力,有時能保持在一定地方振翅飛翔而懸停。懸停餵食是須浮鷗的拿手好戲,這種懸停的能力和直升機類似。結小群活動,偶成大群,常至離海20千米左右的內陸,在漫水地和稻田上空覓食,取食時扎入淺水或低掠水面。

主要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等水生脊椎和無脊椎動物為食。覓食主要在水面和沼澤地上,有時也吃部分水生植物。須浮鷗對魚類進行攻擊時,會飛速俯衝,直撲水面,捉到小魚後又以漂亮的姿勢拉起,這和攻擊機對地攻擊的場景幾乎一樣[2]

棲身環境

棲息於開闊平原湖泊、水庫、河口、海岸和附近沼澤地帶。有時也出現於大湖泊與河流附近的小水渠、水塘和農田地上空。

主要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等水生脊椎和無脊椎動物為食。覓食主要在水面和沼澤地上。有時也吃部分水生植物。

生長繁殖

須浮鷗的繁殖期為5-7月。常數十隻,甚至上百隻成群在一起營群巢。通常營巢於開闊的淺水湖泊和附近蘆葦沼澤地上。巢為浮巢,飄浮於水中植物上。巢材為蘆葦、蒲草等水生植物作底墊,其上再用金魚藻、眼子菜、輪藻等水生植物材料築巢。巢的形狀呈下寬上窄的圓台狀。巢下部直徑平均42厘米,上部直徑2l厘米,巢內徑9一10厘米,巢深1—2厘米。巢口距水面5一10厘米,巢呈半沉浮狀,巢中濕度甚大。無明顯巢區。常數十至上百個巢集中在一起。密集處一平方米可有2—3巢。巢四周通常無任何隱蔽物,較為開闊。

每窩產卵通常3枚,也有少至2枚和多至4枚甚至5枚的。卵的顏色為綠色、天藍色或淺土黃色,被有淺褐至深褐色斑點,以鈍端斑點較大,尖端較小。卵的形狀為梨形。大小為26-29×36-41毫米,平均27.5×39.O毫米,重12-15克,平均13.5克。雌雄輪流孵卵[3]

分布範圍

須浮鷗在中國繁殖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寧夏、山西、河北、河南、江蘇、江西等地。遷經福建、廣東、雲南東南部、香港和台灣。

國外繁殖於歐洲南部、北非、中亞、西西伯利亞南部,往東一直到俄羅斯遠東。越冬於非洲南部,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學 名
1 須浮鷗新幾內亞亞種 Chlidonias hybrida fluviatilis
2 須浮鷗指名亞種 Chlidonias hybrida hybridus
3 須浮鷗印度亞種 Chlidonias hybrida indicus
4 須浮鷗爪哇亞種 Chlidonias hybrida javanicus
5 須浮鷗非洲亞種 Chlidonias hybrida sclateri
6 須浮鷗普通亞種 Chlidonias hybrida swinhoei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視頻

須浮鷗——橫沙

須浮鷗 水稚 洞庭湖繁殖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