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顧左右而言他

顧左右而言他,漢語成語,【拼音】: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看着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1]

原圖鏈接顧左右而言他

目錄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示例】:

《新五代史·唐臣傳·安重誨》:「居數日,(馮)道等又以為請,明宗顧左右而言他。」

陳若曦《耿爾在北京》:耿爾除了苦笑,只好顧左右而言他了。

典故 

戰國時期的孟子,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他聽說齊宣王很注意招納賢才,齊國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又都很活躍,就到了齊國,想幫助齊宣王推行仁政。

齊宣王的理想是成為中原霸主,對推行仁政並不積極。於是孟子就經常向齊宣公宣講仁政思想,希望他接受自己的主張,把國家治理好,但齊宣公對孟於說的仁政卻不怎麼感興趣。

有一次,孟子又和齊宣王談論應該推行仁政、治理好國家的事。這次孟子沒有直接跟齊宣王講大道理,而是從側面繞着說。他問齊宣王:「有個人要到楚國去遊學,又放心不下家裡的妻子兒女,於是就把她們託付給一個朋友,請朋友幫他照顧。可是等他從楚國回來的時候,卻發現他的朋友根本就沒有盡到責任,他的妻子兒女受凍挨餓,非常悲慘。你說他應該怎樣對待他的那個朋友呢?」

齊宣王聽了,對那個朋友的行為感到很氣憤,馬上回答說:「這種不遵守諾言、不負責任的人叫什麼朋友?應該和他一刀兩斷!」

孟子又問齊宣公:「要是一個官員不能管好他的下屬,那麼又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回答得非常果斷:「這種不能勝任的官要了有什麼用?應該撤掉他的職!」

孟子又進一步問道:「要是一個國家沒有治理好,又該怎麼辦?」

齊宣王這時才省悟過來,知道又上了孟子的當,孟子是在繞着圈子說自己。他覺得很狼狽,無法回答,只好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其它事情上去。 [2]

「顧左右而言他」也作「顧而言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