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顧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顧繡上海市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起源於明代松江(今上海)人顧名世之家,故名。顧名世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進士,官至尚寶司丞,晚年曾在上海九畝地築園,築園時得一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故園名「露香園」,顧家刺繡稱「露香園顧繡」、「顧氏露香園繡」,或簡稱「露香園繡」、「顧繡」。*[1]

  • 中文名:顧繡
  • 別 稱:露香園顧繡
  • 起 源:明代上海的顧氏家族
  • 特 色:半繡半繪,針法多變
  • 創始人:韓希孟
  • 作 品:游赤壁圖軸、達摩像軸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申報地區:上海市
  •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 遺產編號:Ⅶ—17

歷史及特點

顧繡系明嘉靖三十八年松江府進士顧名世之子顧匯海之妾繆氏所創,是江南惟一以家族冠名的繡藝流派。顧名世次孫媳韓希孟善畫,在針法與色彩運用上獨具巧思,顯著提高了這種繡法的藝術品格,顧繡由此又稱「畫繡」。 據明代崇禎年間《松江縣誌》記載:「顧繡,斗方作花鳥,香囊做(作)人物,刻劃精巧,為他郡所未有。」 其特點主要有三:第一,半繡半繪,以補色、借色見長;第二,用料奇特;第三,運用中間色化暈。韓希孟以這種繡、畫結合的方法,窮數年心力摹繡宋元繪畫名跡八幅(冊頁),為世所重。明代松江畫派代表人物董其昌對顧繡極為讚賞,稱它「精工奪巧,同儕不能望其項背……人巧極天工,錯奇矣」。韓希孟創立「畫繡」階段是顧繡發展的初期,繡品多為家庭女紅,世稱「韓媛繡」,基本用於家藏或饋贈。 韓希孟之後,顧氏家道中落,逐漸倚賴女眷刺繡維持生計,並廣招女工,從此顧繡由家庭女紅轉向商品繡。顧名世的曾孫女顧蘭玉得繆、韓之親授,並將技藝傳承下去。據清代嘉慶年間《松江府志》記載,顧蘭玉「工針黹,設幔授徒,女弟子咸來就學,時人亦目之為顧繡。顧繡針法外傳,顧繡之名震溢天下」。清代道光年間,松江丁佩既精刺繡又通畫理,著《繡譜》,於顧繡「心知其妙而能言其所妙者」。「後以仿效者皆稱顧繡,繡品肆竟以顧繡相稱榜,凡蘇屬之繡幾無不以顧繡名矣。」20世紀初,松江出現了松筠女子職校的顧繡班,現年近九旬的戴明教老人曾為該班學生,她是近半個世紀顧繡在松江的代表性傳承人,著有《顧繡針法初探》一書。 顧繡是民間繡藝與文人畫結合的產物,從業人員須具備傳統的書畫修養。正因如此,它很難普及,且製作費時耗工。20世紀50年代以後,上海曾辦過不少顧繡廠,現基本都已關閉。受現代工業的影響,大量顧繡仿製品湧入市場,形成對顧繡的衝擊,顧繡之名雖盛而真得「畫繡」真諦者在上海幾乎不復可尋,因此必須要採取措施對這一傳統繡藝進行搶救、保護、整理、挖掘。*[2]

藝術特色

半繪半繡、畫繡結合

「顧繡」以宋元名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傑作作為摹本,畫面均是繡繪結合,以繡代畫,這也是它最為獨特之處。如在《群仙祝壽圖軸》中, 畫中人物所穿錦裳,是先上底色,後於底色上加繡作錦紋狀的;人物的面部則是先繡後畫的,雲霧則只用畫筆直接用色,而不加繡。這種大膽創新的技法,表現山水、人物尤為生動。

針法多變,時創新意

「顧繡」的針法複雜且多變,一般有齊針、鋪針、打籽針、接針、釘金、單套針、刻鱗針等十餘種針法。

間色暈色,補色套色

「顧繡」採用的種種彩繡線,是宋繡中所未見過的正色之外的中間色線。「顧繡」為了更形象地表現山水人物、蟲魚花鳥等層次豐富的色彩效果,採用景物色澤的老嫩、深淺、濃淡等各種中間色調,進行補色和套色。從而充分地表現原物的天然景色。 「顧繡」從一開始就有別於蘇、粵、湘、蜀四大名繡,它專繡書畫作品,成為獨特藝術。它把宋繡中傳統的針法,與國畫筆法相結合,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勾畫暈染,渾然一體,為祖國燦爛的文化藝術增添了異彩。*[3]

傳承與保護

傳承價值

顧繡,源於明代松江府上海縣露香園,以名畫為藍本,有「繡藝之祖」之稱,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中,「民間顧繡藝人是用一根線劈成36根絲進行刺繡,特色是畫繡結合、以畫輔繡,往往一個下午的時間,只能繡好一隻鳥身上的一根羽毛,極為精細。*[4] 在中國刺繡工藝的發展歷史上,真正以畫繡聞名於世、並給畫繡發展以極大影響的,即是明代的顧繡。露香園顧繡,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直至清代四大名繡「蘇繡粵繡湘繡蜀繡」的一些針法,雖有自己的一方特色,也有巧鑒和運用顧繡針法之優處。如套針技法始於唐而盛行於宋,至明代的露香園顧繡及清代沈壽時,就進一步發展了。顧繡的運針極力模仿繪畫的筆墨技巧,重現原作神韻,針法多變,豐富多彩,精妙之處亦繡亦繪、繡畫結合,使作品渲染得宜,相得益彰,層次更加分明。*[5]

保護措施

  •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2003年開展試點項目的申報工作,上海在民間曲藝類方面有一個項目入選第二批全國試點項目,並同時確立了兩項市級試點項目,顧繡為市級試點項目之一。*[6]
  • 2005年2月,上海市文廣影視管理局還在全國率先向一批民間藝人發放「藝術津貼」,南匯鑼鼓書和青浦田山歌、顧繡的27名民間老藝人首批獲得津貼。*[7]
  •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上海市松江區文化館獲得「顧繡」項目保護單位資格。*[8]

視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_顧繡

參考來源

  1. 顧繡,故宮博物館
  2. 顧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3. 顧繡介紹, 上海顧繡藝術館
  4. [1], 新民網
  5. 大學生欲復興顧繡,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6. 試點與保護:上海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實踐與啟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7. 南匯鑼鼓書,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8.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