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觀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顧觀光 |
gù guān guāng |
中文名:顧觀光 外文名:gu guanguang 國籍:中國 出生地:上海金山錢家圩 職業:清代醫學家,天文數學家 出生日期:1799年 逝世日期:1862年 |
顧觀光(1799~1862)字賓王,號尚之,別號武陵山人,清代數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上海金山區錢家圩(今屬金山衛)人。棄科舉以行醫為業,診病之餘,系統研究了我國歷代的曆法和數學名著。主張「中西之法可互相證,而不可互相廢」。
人物生平
出身於殷實富裕的行醫世家,其父醫道高明,又在行醫之餘博覽群書,是當地知名的飽學人士。自幼聰敏穎悟,理解力強,記憶力極好,在其父課讀下,刻苦學習四書五經,程朱理學和祖傳醫術,不論酷暑嚴冬,深夜不倦。夏天為了防止蚊叮蟲咬,甚至將雙腳伸入灌滿水的瓮里。家裡藏書讀完了,就到藏書豐富的錢熙祚家去借讀,錢家為他的好學精神所感動,有求必應,使他對我國古代典籍有了較為普遍的了解。[1]
顧觀光勤奮好學,使其父對他寄予更深的期望,希望他科舉仕進,光宗耀祖。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開始,他以貢生資格,三次參加考試,但都名落孫山。從此絕意仕進,而以行醫為業。
咸豐初期太平天國起義軍大軍壓境,鄉里人心惶然,而顧觀光依然寧心靜思,沉湎於數學的研究中,「以算理自遣」。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占領金山縣,避亂東赴奉賢、南匯,但其次子顧沄則隨太平軍而去,下落不明,摯友韓應陛(數學家)在避亂途中觸暑「慘慘發病而死」,接着老妻唐氏和幼子顧源又相繼去世,他悲痛成疾,鬱鬱寡歡,於同治元年(1862年)長別人世。
醫學成就
顧觀光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治病時不尚貴重藥品,唯重對症下藥,往往用一味藥就能奏效,有「一味靈」之稱。也不以診金有無為意,貧窮病人甚至送醫送藥。
顧觀光醫術獨到,為後人稱頌。相傳,張堰鎮上有個巡檢官,其妻子生怪病,到處求醫,毫無起色,聽說顧觀光能醫百病,就派人去請。顧觀光出診其家,把脈看舌苔後開方子一張。巡檢官一看,方子上只寫了一味藥,而且是草藥,值起來最多二分錢,頓時不悅。心想,娘子吃的藥用船裝都裝不下,你顧觀光只用二分錢的一味草藥能治好我娘子的病?顧觀光見他臉色陰沉,知他不滿意,出門時有意自言自語道:「不對船裝無用,對科一味就靈。」誰料,第一帖一吃,毛病好一半。第二帖一吃,毛病減八分。第三帖一吃,毛病全斷根。巡檢官高興呀,逢人便說:「這真是一味靈!」從此,「一味靈」便名聞遐邇。
著作研究
顧觀光一生勤奮好學,精於醫道,對天文、曆法、數學、史地尤有研究。生平著作甚多,出版發行2l冊,涉及天文、地理、曆法、數學等,其中《九數外錄》十篇基本上包括了當時西法算術的精要。
顧觀光在行醫的間隙,致力於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先後撰寫了《古韻》22卷、《國策編年考》1卷、《七國地理考》14卷,校勘了《華陽國志》、《吳越春秋》、《列女傳》、《文子》等,均附有《校勘記》,編輯了《古書逸文》,輯錄了已散失的《神農本草》、《七律拾遺》、《桓子新論》等書。詮釋的書籍有《傷寒論》、《金匱要略論注》、《傷寒經解》、《幾何原本後》等。
道光十四年(1834年)後還協助錢熙祚校勘《守山閣叢書》、《指海》,協助錢培名校勘《小萬卷樓叢書》等巨著。 道光後期,他擺脫「乾嘉學派」的影響,從對古典文獻的考證研究轉向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尤其對古典天文學和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清史稿》稱他「博通經、傳、史、子百家,尤究極天文歷算,因端竟委,能抉其所以然,而摘其不盡然。時復蹈瑕抵隙,搜補其未備」。鴉片戰爭以後,西方科學技術逐漸傳入中國,他能接受西方先進的科學成果和研究方法與我國古典科學融會貫通。他認為「舊法者,新法之所從出」,「中西之法可互相證,而不可互相廢」。他博採中西之長,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清代著名的天文數學家。
這一時期他對傳刻本《周髀算經》中27處錯誤作了訂正,撰寫了《周髀算經校勘記》。《周髀算經》是漢代一部天文學著作,書中有複雜的數學計算和勾股定理的運用。顧觀光經過深刻研究,指出古人是用平面圖來標明渾圓的天體,書中表示周徑里數的大小數據,僅是為了在平面圖上繪圖而假設的,並非實測的數據,所謂「北極璇璣」也只是繪圖所需的借象,並非實有的一顆星。書中反映的「蓋天說」,純屬古人觀察天象所作的設想,並非利用這種平圓的理論來測量天地。顧觀光的這一結論,對後人理解《周髀算經》中的一大堆矛盾和繁雜的數據有極大的幫助。
在對古天文學的研究中,顧觀光還將我國古代曆法與西曆、回曆加以比較,探求用新的方法來計算古曆法中閏年誤差日的數值計算。撰寫了《六歷通考》、《回回曆解》、《九執歷解》、《甲子元推步簡法》、《癸卯元推步簡法》、《五星推步簡法》等。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至咸豐元年(1851年),顧觀光着重於中西數學研究。不僅通讀了當時所能得到的同時代學者的數學著作,而且「凡近時新譯西術」都覓來悉心推敲研究,對每一本書,每一種數學新法加以驗證,取其「明確之理」,糾正其「不盡之處」。先後撰寫了《算剩初編》、《算剩續編》、《算剩餘編》、《九數外錄》、《九數存古》等專著。如西人求圓方法,只知圓內各等邊之半為正弦,而不知外切各等邊之半為正切,因此顧觀光採用古代數學中「六宗、三要、二簡」的方法求外切各等邊之正切,彌補西法求圓的不足。他還認為西方數學家杜德美的「圓徑求周術」方法原理不夠嚴謹,解法繁瑣難記,因此他把同時代數學家董佑誠的「割圓連比例求圓法」和杜德美的「圓經求周術」相結合,使圓的弧與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求弧如求弦,用弦如用弧,「一弧之數,即眾弦之合數」,使「弧線、直線相求之理始盡」。
咸豐四~五年(1854~1855年)顧觀光發表一系列論文對同時代數學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精細的剖析,並與西法進行比較,提出了許多有關求圓、級數、對數求解和對數造表的補充意見,完善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推動了我國近代數學的發展。如他認為戴煦、項名達的「方圓互通解析表達式」,既肯定其成果,也指出這個方法只有「弦數求余線」,未能闡明「割切二線之間的相互關係」,李善蘭所著《對數探原》用「尖錐法」處理對數計算,雖較西法簡便,但計算程序繁瑣,且只能造表,不能直接求出,他提出「用諸乘方差的辦法來直接求對數,則更為簡便」。
1855年李善蘭譯完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後九卷(前六卷為明末利瑪竇和徐光啟所譯),由顧現光校訂。李善蘭所譯的《重學》是中國第一部力學譯作。該書於1858年刊行後不久,書版即大部毀於戰火。《重學》再版前,顧觀光和張文虎又重新進行校訂。
顧觀光是中國較早撰述力學文章的作者之一。他的《九數外錄》(1874年江南製造局印行)所輯的十篇文章有六篇是關於數學的,四篇是關於力學的。這四篇力學文章的題目是:《靜重學記》、《動重學記》、《流質重學記》、《天重學記》,即靜力學、動力學、流體力學和天體力學。這些文章介紹了許多初等力學課題和計算方法,也夾雜着一些力學的基本概念,是當時中國的一項可貴的成就。
顧觀光的其他著作有《算勝初》兩卷、《九數存古》九卷、《六歷通考》、《推步簡法》、《新曆推步簡法》、《五星簡法》等。在數學方面,顧觀光以研究對數著稱,撰有《對數衍》一卷(1860)。
人物評價
顧觀光作為近代天文數學家,是近代中國一大批善於接受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愛國知識分子中的一個,贏得人們的高度評價。
諸可寶說:「上舍(指顧觀光)之於古今中西諸算術,無所袒,而皆有所發明,可謂能澈中邊者已」。(《疇人傳》),
姚光認為他的著作「洞微乎古法之源,抉擇於西人未言之秘」。
清人,藏石大家、不乏文理全才的阮元說:「於古今中外,中西諸算數,無所祖皆有發明。」
後世紀念
顧觀光逝世後,其墓為鄉民所修。1927年由高吹萬、高望之等發起整修墳墓,重立墓碑,鐫有「金山顧尚之先生之墓」,碑的右上方有「中華民國16年丁卯9月」11個小字。
1932年,在顧觀光逝世70周年之際,金山各界士紳集會公祭修墓,立青石碑,高燮撰寫碑文。1962年,在顧觀光逝世100周年時,金山縣人民政府舉行紀念活動。10月22日,顧觀光墓被列為金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11月重修,金山縣人民政府在其墓冢正前方立花崗岩墓碑,碑高1.32米,寬0.6l米,上鐫「顧觀光先生之墓」。重修後的顧觀光墓,占地337平方米。四周為花崗岩護基。墓葬座東面西,有墓表、墓冢、砂石墓碑組成。墓冢呈半球形,由青磚圍成,直徑2.40米,高0.80米。整個墓台高l米,由6級台階而上,平台鋪有長10米、寬4.80米的青磚地面。墓冢後有用青磚砌成的照壁,高2.35米,寬2.80米,厚0.35米,正中嵌有長1.20米、寬0.80米的花崗石,鐫有顧觀光先生生平。墓周植龍柏、羅漢松等樹木,保持了清代後期古墓葬的特色。如今,顧觀光先生長眠於金山衛鎮塔港村20組一條碧波蕩漾,兩岸楊柳依依,鬱鬱蔥蔥的小河邊上,青磚堆砌的圓形墳塋掩映在茂密的冬青松柏之中。
其故居位於金山鎮錢圩西街43弄3號,磚木結構平房2間,座北朝南,東西面寬8米,南北進深7.5米,建築面積60平方米,2001年5月由其後裔籌資7萬餘元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