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周朝諸侯國 |
分封君主 :周武王 國 都 :不詳 建立時間 :公元前1122年 建國之君 :不詳 亡國之君 :不詳 滅亡時間 :公元前496年 史書記載 :《春秋左氏傳》 |
頓國,亦稱頓子國,是中國歷史上周朝時期的姬姓子爵諸侯國,都城在今河南商水縣頓國故城,後為陳國所迫南遷,號南頓(今河南項城南頓鎮),與陳國、項國、沈國等相鄰,春秋時期為楚國所滅。
頓國從公元前1122年建立,周武王滅商後於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諸多姬姓諸侯國之一,經歷了比較穩定的西周時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開始,在陳、楚、魯、宋、晉等大國爭霸中原的夾縫中艱難生存,或失或續,到公元前496年終為強楚所滅,存在了626年。
頓國的存續,是西周至春秋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當時的歷史狀況。[1]
附庸陳國
頓國北臨陳國,東接項、沈,南與姬姓蔡國接壤。這些方國的疆域在後來的諸侯爭霸中處於變動之中。西周時期,周王朝王室尚強,頓國與周邊諸侯國都能相安無事,處於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陳為大國,頓為小國,頓依附於陳,陳也需要頓國作為屏障,春秋早期,兩國關係密切。
原仲,春秋時期陳國大夫,死於公元前667年。「原仲」簠的時代應早於此年。朱集距頓國故城僅10公里,應為頓國疆域。這些器物埋葬到頓國的貴族墓葬中,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陳國大夫原仲與頓國貴族聯姻。由此說明,當時頓國與陳國一度保持着睦鄰友好關係。
背陳向楚
楚國是西周末年崛起於荊蠻地區的一個羋姓方國,自春秋初年起就力求北上圖霸。頓國作為國卑勢弱的小國,夾在逐鹿中原的大國諸侯之間,對大國或依或違,時即時離,搖擺不定,惶惶不可終日。頓國本依附於陳國,後來懼楚國之強,背陳而轉向楚國。陳國於是大兵壓境,遂使頓子失國,頓子逃奔到楚國求援並在楚國避難。
具體何年陳國逐頓,史料語焉不詳,估計應在公元前637年或稍前。公元前637年秋,因為陳國在歸順楚國的同時又暗中勾結宋國,楚王遂接受頓子的求援,派大將成得臣率兵攻打陳國。楚軍在占領了焦、夷兩地後,並在頓地修築新城後回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取焦、夷,城頓而還。」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把陳國包圍,護送頓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頓子復國。
併入楚地
頓國復國後完全淪為楚國的附庸。公元前569年夏,楚國人進攻陳國,同時命頓國伺間隙攻打陳國,為此陳國人包圍頓國。[2]在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中,陳、頓、沈、蔡等諸侯國都懾服於強楚,並多次隨其征伐他國。公元前538年,這些諸侯國隨楚攻伐吳國。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對這次交兵有比較詳細的記述。頓國參加這次侵伐楚國的戰爭,並未改變附庸於楚國的地位。公元前496年2月,頓國的國君準備事奉晉國,於是便背叛了楚國,並和陳國斷絕了友好關係。楚便在陳國的幫助下發兵滅掉了頓國,使其納入了楚國版圖。[3]二月辛巳,即夏曆二月二十三日。[4]頓國自此併入楚地。
視頻
春秋戰國疆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