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預付資本是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目錄

名詞解釋

預付資本是資本家用來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了生產剩餘價值而預先墊付的資本。資本家把資本預付出去時,是為了要重新得到它,並且,還要帶來比原預付資本更多的貨幣額,即剩餘價值。

預付資本的詳細解釋

從一個孤立的生產過程來看,預付資本好像是從資本家私人基金中預付的。但是,從再生產過程來看,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因為資本家用來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再生產出來的產品的一部分,並且不斷以工資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中。工人這個月的工資,是用他上個月的勞動產品轉化的貨幣來支付的。當然,資本家依靠原始積累成為貨幣所有者的情況是可能的。然而,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連續進行,卻使最初的預付資本發生了變化。假設,資本家預付1000萬元資本,每年創造剩餘價值200萬元,這200萬元剩餘價值都被資本家消費掉,同一過程重複5年以後,所消費的剩餘價值量等於原預付資本價值1000萬元。如果資本家不是剝削工人,那1000萬元的預付資本在5年後就全部消費掉了。但是,資本家仍然持有1000萬元的資本價值,它只是代表過去5年無償占有剩餘價值的總額。所以,不僅預付的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創造的,而且整個預付資本都是由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構成的。

資本家為了使預付資本的價值增殖,必須使預付資本不斷地周轉,而預付資本的總周轉,是它的不同組成部分的平均周轉。預付資本在一年中的周轉次數,就是用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周轉的價值總額,除以預付資本的總額所得的商數。所以,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的不同,以及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在生產資本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決定了預付資本總周轉的速度。由於流動資本比固定資本的周轉速度快,因此,流動資本在生產資本中所占的比例愈大,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也愈快。流動資本中的可變資本即使其數量在不同資本家中相同,如果它在一年中周轉的次數多,周轉速度快,就可以剝削到更多的剩餘價值,從而,這個資本家可以更多地實現預付資本價值的增殖。

預付資本的數量

預付資本的數量,取決於一定生產規模的總周轉時間,以及構成周轉時間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之間的比例。當生產規模不變、價格不變時,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愈長,資本的周轉時間也愈長,在資本家手中處於貨幣資本形態的預付資本數量也就愈多。因此,資本家為了減少預付資本,總是力圖加快資本的周轉。

預付資本和貨幣資本區別

預付資本和貨幣資本區別如下:

預付資本可能有各種形態;貨幣資本僅為資本循環一個形態,形態單一。

預付資本是指總投資形成的全部資本,貨幣資本僅為資本循環一個形態(即貨幣形態的資本)。

貨幣資本是指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由於產業資本取得了支配地位,貨幣資本主要表現為產業資本循環中依次採取的三種職能形式中的第一種職能形式,並獨立化為借貸資本形式。

術語解釋

剩餘價值是指在剝削制度下,被統治階級剝削的,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即「由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占有的勞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