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頸肩綜合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頸肩綜合症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頸肩綜合症 乃是頸部、肩部,以至臂肘的肌筋並聯發生酸軟痹痛乏力感,及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的病症。本症多於肩周炎基礎上累及演進形成,好發於中老年人,以女性的發病率較高。尚缺乏特效治療,故病程遷延,是臨床常見的難治病之一。

疾病概述

頸肩綜合症的發生,與經筋的生理結構特點,及肩頸的活動關係密切。肩頸的經筋,皆由起自上肢指爪,循行而上的經線所組成。其中手三陰經筋循至腋下後,呈向胸性分布於胸廓及缺盆(鎖骨);手三陽經跨越肩頸,向頭部上行,終止於頭面,而手陽明自肩部分出向背胸支筋終止於上胸脊椎。上述的經筋走向及分布特性,說明肩頸的經筋具有下列特點:

(1)頸至掌指的線力群結構,經筋自指爪遠端呈向心性行走,表明自掌、腕、肘、肩達頸,在機體動態活動時,具有向心性的線力群引力作用。這同上肢的活動實際功能吻合。例如.指掌的握力,表面的動作在指掌,但實際的最終應力點在頸椎與胸椎。這一連線中的任何環節切斷,指掌的功能便完全喪失。因此、頸肩綜合徵是頸至掌指動力連線的病變,但病情輕重,具有節段性的區別。

頸肩綜合症

(2)頸胸背三角分力線與肩關節集合力線的構成。以頸及胸椎為縱軸,作矢狀切面,則胸在前、背在後,形成八字開的三角形兩個邊的構體;肩袖,在三角形的外下方,構成該三角的底邊,這便是頸胸背三角的上身構體(簡稱頸三角)。頸三角雖然是非等邊三角,但無論從肌筋器質的分布及經筋線的結構分布,都客觀存在這一構形。例如,從頸向背胸斜行方向行走者,有斜方肌、肩胛提肌等;從頸向前胸呈斜行走向者,有胸鎖乳突肌、上斜角肌、中斜角肌、下斜角肌,分別終止於胸鎖關節及l~2肋骨表面。前述的手陽明經分支向背(洋見附圖)及手三陰經向胸分布,無疑表明,經筋線的分布結構,也構成上述的三角形構體。上胸三角形的結構,是人體的自然結構,具有分力線的作用,這便是頸胸背三角分力線。按照三角形定律,三角形的任何一邊發生變化,都直接產生對其他兩邊數值的影響。因此,頸三角的任何活動,都存在互相連帶關係,肩關節線力集合,來源於:①頸肩線,主要肌筋有斜方肌;②胸肩線,主要肌筋有胸大肌、胸小肌及喙肱肌等;③背肩線,直接來源於肩袖(由崗上肌、崗下肌、大圓肌及肩胛下肌組成),間接線來源於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鋸肌等;④遠端線,即上肢遠端的引力線。由於肩部的線力集中,加上肩關節活動度大,負荷重,受損傷機遇較多等,故肩周炎成為臨床的常見疾患,成為頸肩綜合的潛伏隱患。[1]

頸肩綜合症是以頸椎退行性病變為基礎(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以及由此引起的頸肩部酸麻、脹痛症狀的總稱。頸肩病的發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常和身體素質、職業、生活習慣、寒冷有明顯關係。胃腸吸收差、生活不規律、長期緊張工作、思想高度集中者,是頸椎病的高發人群,如財務人員、電腦人員、駕駛員、教師、辦公室工作人員、縫紉工等等。頸肩病本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病,但是社會工作節奏的加快、複雜程度的提高,使頸椎病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由於頸椎的急慢性損傷、退變或頸項部軟組織病損,激壓頸脊神經,導致其所支配的肩周有關肌肉痙攣、攣縮,引起肩關節疼病、活動障礙等綜合症,多見於中老年人。青壯年在外傷後出現經久不愈的肩痛症狀,可能因外傷時伴發的頸椎損傷未獲得及時、合理的治療有關。臨床對此類病症多診為"肩周炎",常忽略對頸椎病的檢查和治療,更因患者懼痛而制動,最終導致肩關節粘連的嚴重後果。

檢查:頸椎中下段棘旁可觸及肌緊張、壓痛、患者活動受限。若未發生粘連,則其肩肱角為90-100°。

治療:針對病因,以頸椎旋轉復位手法糾正偏移的頸椎,消除其對頸脊神經的激壓,是減輕或消除疼痛的關鍵。配合推拿、針灸、燙療、穴注等方法可舒筋活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炎症的消退和功能的恢復。對於病程較長,肩關節已發生不同程度粘連的患者,如無禁忌,在就診前或治療過程中,需堅持進行"忍痛"的功能鍛煉,逐步加大肩關節的活動範圍,不宜盲目制動,以免發生肩關節粘連的嚴重後果。

發展階段

頸肩綜合症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神經激惹期,神經擠壓期,神經壓迫期。

早期明顯長時間緊張工作後,頭暈,頸肩部勞累,此時只要注意適當的體育活動和放鬆,情緒樂觀,也可做短暫的外部治療,便可恢復原有的輕鬆。若前述症狀沒被注意,使病變進入中期,就會出現頸肩部肌肉群痙攣、頸部發僵、兩上肢酸麻脹痛等症狀。此時頸椎發生已發生退行性改變,但仍在可逆階段,認真的治療可避免退行性病變的進展,甚至組織病變也可康復。療效可靠的中藥外貼治療會使症狀迅速緩解,再配合適當體育鍛煉,糾正行坐姿勢,可預防復發。若放棄中期治療,使頸椎病進入後期,骨質增生密度增高、椎間盤突出被擠出的髓核機化、椎管變狹窄,將使治療難度增加。因此一旦出現頸肩不適,應早期治療。

症狀表現

主要症狀:臨床以肩關節的周圍炎症症狀,如肩臂痹痛、功能障礙等表現突出,頸部的症狀隱蔽,及臂肘掌指出現多樣化症狀為本症的特點。即以優勢的病灶症狀為主要表現,當優勢病灶症狀減輕或消除時,隱伏的症狀上升為主導地位,出現病情的反覆及遷延現象。

伴隨的症狀,常見是:①頸部肌筋似緊感;②強行活動頸部時,肩肘的病情加重;③自肩至小指端出現特殊異常感覺;④上肢發麻;⑤部分病例可出現上肢的輕度震顫。

病灶體徵:常見的主要病灶呈多維性分布:①頸側胸鎖乳突肌中段後側深層,可查到肌筋的結硬病灶,觸壓疼痛異常。②上胸鎖骨中線第二肋骨表面查到顆粒型病灶。③肩胛提肌起始段(C2至4橫突)、沿途及終未附着點(肩胛內上角),多呈硬結塊狀及索樣變化。④崗上肌呈凝結狀,中間層呈粗索樣變,活動度顯著降低。⑤崗下肌,呈深伏性緊結,作緊壓觸察時,常有異常傳導感向小指傳遞。③肩臂的病灶體徵,按經筋"各有定位"檢查,常見的病灶好發點是:肱二頭肌腱長、短頭點、肩點、肱骨大小結節點,肱骨粗隆點、喙突尖、喙肱肌、肱肌、肱橈肌、旋前圓肌、肘三點(肘中、肘內側及時外側肌筋附着點)及橈背列缺腧穴點等。

發病原因

頸肩綜合症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不良坐姿引起的。同一姿勢保持太久,使脖子和肩膀周圍的肌肉緊張,時間一久就導致酸痛感。腕關節的病痛是由於長時間使用電腦,手部的神經受到壓迫所致.不同於繁重體力勞動的是,從事電腦操作進行的是一項靜力作業,伴隨着頭、眼、手的細小和頻繁運動,往往持續時間長、工作量大,會使操作者的肌肉、骨骼反覆緊張,引起相應的病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