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顓頊陵

顓頊陵,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鄉三陽莊村西北,面積5公傾。四周建圍牆,稱紫荊城。南北長66米,東西寬165米。墓前立一石碑,上書「顓頊帝陵」,陵墓以南200米為陵廟,前有山門,東西各有廂房三間,後為大殿。附近立有石碑165座。

顓頊陵俗稱「二帝陵」,民間稱「高王廟」,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陽氏顓頊、第三帝高辛氏帝嚳的陵墓其西為帝嚳陵,故又稱顓頊帝嚳陵。始建年代無考。唐大和四年(830年),陵前建大殿5間,大殿內塑二帝像。殿外東南有碑林。元初,又在陵園四周及二陵之間,修砌了磚牆。每春秋兩季,或封建改元便遣官告祭。清宣統年間,黃河故道風沙南移,陵園俱被風沙掩埋。現僅存一個大沙崗和二通石碑,一通石碑全露在外,上書「顓頊陵」三顏體正楷大字,大氣磅礴,雄偉絕倫。另一通書「顓頊帝嚳陵」,石碑僅露地尺許,為元天曆二年(1329年)所立。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顓頊陵

占地面積:5公傾

地理位置: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南30公里的梁莊鄉三陽莊村西北

隸屬區域:河南省

基本介紹

始建年代無考。唐大和四年(830年),陵前建大殿5間,大殿內塑二帝像。殿外東南有碑林。元初,又在陵園四周及二陵之間,修砌了磚牆。每春秋兩季,或封建改元便遣官告祭。清宣統年間,黃河故道風沙南移,陵園俱被風沙掩埋。現僅存一個大沙崗和二通石碑,一通石碑全露在外,上書「顓頊陵」三顏體正楷大字,大氣磅礴,雄偉絕倫。另一通書「顓頊帝嚳陵」,石碑僅露地尺許,為元天曆二年(1329年)所立。顓頊,號高陽氏;帝嚳,號高辛氏,是傳說時代兩個氏族的首領,夏、商的直系祖先,距今約4500餘年。1979年春,該縣文物部門派人在陵區鑽探,發現下面有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陶片、燒結土等遺存,確認是一處原始社會文化遺址,確認是一處原始社會文化遺址。顓頊與帝嚳位居五帝之列,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兩位著名的帝王。

位於河南內黃縣城南30公里的梁莊鎮三楊莊土山之陽,人稱「二帝陵」。顓頊陵居東,帝嚳陵居西,兩陵相距60 米。顓頊陵南北長66米,東西寬53米,高約26米;帝嚳陵略小且居後兩米。據專家分析,這種長輩陵冢大、晚輩陵冢小;長輩陵位趨前、晚輩陵位趨後的殯葬方式,正好印證了顓頊帝「長幼有序」的道德倫理。二帝陵園從下至上有御橋、山門、廟院、陵墓、碑林及縱橫其間的甬道,占地面積350多畝;陵墓四周有圍牆,稱「紫禁城」。史書記載,二帝陵建築宏偉,碑碣林立,松柏蓊鬱,歷代帝王祭祀不絕,宋代以後列為定製。農曆三月二十八為顓頊帝誕辰日,民間祭祀大戲喧囂,人聲鼎沸,香火繚繞,熱鬧非凡。但因年代久遠,陵區地處黃河故道和緊靠硝河,河水多次泛濫,風沙肆虐,到清朝同治年間,陵墓和建築群全部被黃沙掩埋於地下。

相關傳說

大約在四千多年前,這一帶住着一個惡魔,名叫黃水怪,它經常興風作浪,口吐滔滔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給百姓帶來沉重的災難。顓頊聽說後,便決心降服它,可黃水怪神通廣大,他倆打了九九八十一天不分勝負。無奈,顓頊便上天求女媧幫助。女媧深明大義,不顧天規,偷去天王寶劍交給顓頊,並給他傳授劍法。顓頊得了天王寶劍很快打敗並趕跑了黃水怪。為了能給人間更好的生活環境,他用天王劍法把一個大沙崗變成一座山,取名鮒山,又用劍法在山旁劃一道河,取名硝河。使這裡有山有水,林禾茂盛,人們過上了幸福生活。不知又過了幾百年,黃水怪悄悄地回來了,它憤然地一口把硝河裡的水吞完,一尾把鮒山打碎。從此,硝河乾涸了。鮒山恢復了原來的沙崗。顓頊知道後,又星夜兼程,會戰黃水怪。途中,他碰見一位算命先生,便戲謔地問:"我將死歸何處?「,算命先生答:「頭枕無石山,腳登無水河,死在一寇之地。」顓頊來到這裡又和黃水怪打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打死了黃水怪。這時,他也覺得自己天年將盡,便問百姓;"這是誰家的土地?"一百姓告訴他說:「這是寇家的土地。」他忽然想起算命先生的話,四下一看:只見硝河乾涸,沙丘高聳。他哈哈大笑,壽終於此。

考古價值

顓頊帝嚳陵考古調查始於1986年,自此以來,發現有很多遺蹟、遺物。有漢磚鋪設的多條甬道,唐代建殿基址,宋代建築基址和水井,元代修建的護陵牆,明代修建的拜殿、院門和神道,清代修建的配殿、山門、御橋。顓頊陵前牆嵌有元天曆二年(1329年)「顓頊帝陵」和清嘉慶二十四年「顓頊陵」(1819年)兩通標誌碑。帝嚳陵前牆鑲嵌明嘉靖七年(1528年)「帝嚳陵」標誌碑。在拜殿前和配殿前後的沙下清理出元、明、清歷代御祭碑165通。於陵區北側發現仰韶、龍山時期文化陶片、燒結土、貝殼、灰坑。[1]在顓頊帝嚳故都頓丘,即「顓頊帝嚳陵」東南2公里的大城村,保存有夯築城牆和載有「衛邑頓邱」、「顓頊之墟」的碑刻。

2003年3月在梁莊鎮曹李莊村東發現的唐開元二年(714年)墓誌,記載了墓主人的埋葬地理位置:「……葬於臨河縣東南十里竇村之北,南瞻囗水黃龍之囗長流,北眺淇川黑帝之陵永固。」 《水經注》載:「淇水北經白祀山東,歷廣陽里,經顓頊冢西。」顓頊功德蓋世,被後人推崇為北方之神,稱其玄帝、黑帝。墓葬以北2.5公里即是顓頊帝嚳陵,與墓誌記載方位一致。所以,「北眺淇川黑帝之陵」中的「黑帝之陵」就是現在梁莊鎮的「顓頊帝嚳陵」。這些文物都是確認帝陵帝都的實物見證。

陵寢已發現歷代帝王及民間的祭祀碑碣165通,這在我國古代帝王帝陵中是不多見的,證明了華夏民族對顓頊、帝嚳的尊崇。這些碑碣不僅是研究歷代官職、地域風俗、政區沿革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難得的書法藝術和石刻藝術瑰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