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顏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顏店鎮位於汶上、任城、濟寧高新區、兗州四縣市區交界處,面積102平方公里,轄四個管區,66個行政村,人口6.8萬,1.7萬戶,農業人口為6.5萬人。

簡介

美麗富饒的顏店鎮位於魯西南平原兗州市西部,東與文聖為鄰,西交梁山好漢,北覽泰岳巍峨,南遊微湖潺潺。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嵫山文化,洸府河、楊家河哺育着蒲柳人家。「孔、孟、顏、曾」顏店獨占一枝,柳下惠坐懷不亂美名流傳。這裡交通發達、資源豐富、環境優越,素有「聚寶盆」之稱,是幹事創業的搖籃。濟陽公路、兗顏公路、日東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設有日東高速公路出入口。濟寧機場、京滬鐵路僅一步之遙。棄車駕舟也可由大運河遍歷天下水系。這裡地下煤炭儲量豐富,地下水為山東省尚未大量開採的三大豐水區之一,電力充沛,現代通訊發達,村村實現了「五通一有」。建有高標準肉鴨、辣椒、苗木花卉市場,國家級、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綠源公司已在這裡高速發展。文明生態小康村、現代工業園、歐式商貿街、鄉村綠化帶讓人心曠神怡。

歷史沿革

本鎮解放初期為滋陽縣第六區。1949年稱嵫山區;1950年稱顏店區;1956年撤區,劃分為顏店、袁莊、 郗村3個大鄉;1962年元月與曲阜分縣後新建顏店公社;1966年5月,改顏店公社為顏店區;1968年底又撤區恢復顏店公社;1972年初,分出翟村、屯頭、袁莊3管區歸屬新成立「紅星人民公社」;1984年5月,行政區劃改革時稱顏店區;1986年12月撤區改建顏店鎮;1999年行政區劃變更與前海鄉合併,轄區擴大,稱為顏店鎮。

本鎮駐地顏店村,據傳三國時曹操屯兵兗州,此處稱魏陽鎮,管七鄉;唐朝時村鎮東延,稱延村店,「延」與「顏」同音,後訛為顏村店,簡稱顏店。[1]

景點、古蹟

鎮境內嵫山,為兗州市境區唯一一座山丘,位於城西15公里,屬泰山山脈。山分東西兩峰,海拔75米,占地1.5平方公里。兗州市原稱「嵫陽縣」(明代改「滋陽縣」),即以此山而得名。嵫山歷史悠久。有碑記云:「宋中宗東巡駐蹕此山,馬瘏,夢一老者為馬治病。及醒,馬果愈,因封山神為昭烈惠應侯,與之立祠,四時享祭。」後經歷代修築廟宇,栽植林木,愈益美化,成為遊覽勝地。山上主要建築為太元觀。元大德六年(1302年)建,規模宏偉,景色壯麗,崇樓傑閣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內供奉玉皇、關帝、八大金剛等神像,雕塑精巧,顧盼如生。西院為送子觀音堂,內塑一女神趺坐蓮台,懷抱小兒,並有百兒環繞。俗習婦女不育者,來此求子。

舊時兗州文人學士列「嵫山八景」為:「奎樓夕照」「遙天塔影」「鳳頂朝暾」「蒼崖古隸」「宋蹕遺蹤」「仙炕眠雲」「硯泉修禊」「野寺鐘聲」。其中「蒼崖古隸」系指刻在東峰峭壁上的摩崖大字,古樸蒼勁,惜已大半漫滅不可辨識。後署「佛主道懷天水山人書」。旁刻一梅花鹿。據文物工作者考證,系五代時物。

此山舊有廟會。每逢農曆三月三日,演戲祭神。四鄉雲集,遠及外縣,百貨並陳,雜技說唱,熱鬧非常。「文革」中,此山慘遭破壞。樓台殿宇全部拆除,蒼松翠柏砍伐罄盡,加之不斷開山採石,現東山頂峰已成深谷,僅存兗州市第三中學院內部分末動,亦失舊時風貌。

特色村屯

顏家村

位於市區西部。據傳元朝以前此村名「崔范莊」。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顏回為兗國公後,在兗州建有顏子廟,從此顏氏族人多聚居於兗州。元大德年間顏回51代孫、「五經博士」顏成遷往城西嵫陽山之陰崔范莊居住,死後葬於此,為顏家村始遷祖。此後,村名改稱顏家村。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村內建了復聖祠作為顏氏家祠。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兗州府志》載:「復聖兗國公五十一代孫顏成,由曲阜遷滋邑城西小顏村,建有復聖祠。」。

嵫山村

嵫山村,原名岑蔚村,後改稱洪佛寺村,因有始建於明代以前的佛教寺院「洪佛寺」而得名。清中葉,鄭氏家族遷入該村,修建了莊園。為圖吉祥,表示自己「洪福齊天」,把「佛」字改為「福」字,村名也隨之改為洪福寺村。清代屬西仁鄉南李宮社。因「洪福寺在城西三十里嵫山之麓,」後改稱嵫山村。

屯頭村

位於顏店鎮東南部,始建不晚於唐代。明代時,因村中周姓負責管理曲阜孔府祀田,為眾屯之首,故村名稱屯頭。村內有周氏家廟。

翟村

位於顏店鎮東南部,其歷史可上溯至北宋時。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東巡曾駐蹕嵫山,到過翟村。元代,翟村是規模較大的村鎮,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滋陽縣誌》記載:「僧綱寺,在城西翟村,有元碑」,「元社學復禮齋碑,在翟村,至正十年(135年)立,正書。」僧綱寺是具有管理僧徒職能的寺院,社學是設於鄉社間的學校,可見翟村當時為中心村鎮。《兗州縣地名志》(1989年)載:「村北翟氏祖林有元代至正年間的墓碑。」說明至少在元代,翟氏就已是本村大戶,翟村由此得名。

李宮村

位於顏店鎮西北部,始建年代無考。村外曾出土過商周時代文物索氏器。明代建廟宇一座,據廟碑記載: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大殿名「炳靈宮」,中塑「托塔天王」李靖像,村因得名李宮。[2]

經濟狀況

顏店鎮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各種資源豐富,環境設施完善。第一產業農業以肉鴨、辣椒、苗木特色「種養 加」為主。第二產業以食品加工、膠帶、化工、機械、建築建材等為主,占三產比重7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的90%來自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正在逐步壯大。

顏店鎮黨委政府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和上級工作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一個前提、四項重點、五條工作主線」的總體工作思路,推動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快速發展。「一個前提」即以穩定為前提。「四項重點」即突出抓好招商引資與民營經濟,突出抓好農業和農民增收,突出抓好小城鎮建設與管理,突出抓好小城鎮建設與管理,突出抓好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五條工作主線」即圍繞以上五個方面的工作,對鎮機關工作認真重新優化組合,形成了五條工作線,分別是基層穩定線、企業發展線、農業服務線、小城鎮管理服務線、計劃生育及社會事業線。

目前,全鎮經濟飛速發展,社會持續穩定,綜合實力逐步增強。2005年上半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8.89億 元,同比增長19%;民營經濟增加值2.46億元,同比增長18.6%;固定資產投資3.09億元,同比增長83.6%。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97億元,利稅8100萬元。全鎮實現地方財政收入861萬元,財政總收入1133萬元。2004年被濟寧市委市政府授於「信用鎮」、「經濟強鄉鎮」、「科技系統先進集體」、「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鄉鎮」稱號,被兗州市委市政府授於「經濟與社會發展一等獎」、「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責任一等獎」、「農業結構調整先進鄉鎮」、「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和山東省「書畫之鄉」、「科普示範鄉鎮」榮譽稱號。全鎮正向山東省十佳苗木鄉鎮、魯西南商貿流通大鎮、四縣市區中心鎮和齊魯文化名鎮的目標奮進。[3]

相關視頻

兗州顏店鎮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