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葉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葉藤
t015537a4214916bea8.jpg
圖片來源 [來自 風葉藤_360搜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風葉藤

漢語拼音:fēng yè téng
  別   名:毛葉白粉藤、左爬藤、葫蘆葉、粗殼藤、左邊藤
  性   味:味淡、微澀,性平。歸肝、腎經
  功   能:拔膿消腫,散瘀止痛。
  主   治:用於癰瘡腫痛,骨髓炎,跌打損傷,扭傷,風濕關節疼痛,骨折。

風葉藤 中藥名。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苦郎藤Cissusassamica(Laws.)Graib的根。分布於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等地。具有拔膿消腫,散瘀止痛之功效。用於癰瘡腫痛,骨髓炎,跌打損傷,扭傷,風濕關節疼痛,骨折。[1]

藥性簡介

別名

毛葉白粉藤、左爬藤、葫蘆葉、粗殼藤、左邊藤

形態特徵

攀緣亞灌木。全株無毛或多少被銹色短柔毛。小枝有明顯的條紋,枝圓柱狀;卷鬚有時分叉,初時被毛,後漸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5cm,初時被銹色長柔毛;托葉膜質,近圓形,長3-4mm;葉片心形,長和寬各7-12cm,先端短急或尾狀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鮮綠色或暗灰綠色,多少有光澤,干時呈淺紅褐色,兩面在成熟時無毛或背面有時多少被銹色短柔毛。花兩性,聚傘花序組成比葉短並與其對生的傘形花序;花梗纖細,長3-4mm,結果時伸長;花萼杯狀,無毛;花瓣4,卵圓形;雄蕊與花瓣對生;花盤淺波狀4裂;子房上位,無毛或多少被毛。漿果小,梨形,長6-8mm,直徑4-5mm,干時黑色,種子1.花期4-6月,果期8-9月。

來源

葡萄科風葉藤Cissus assamica (Laws.) Craib,以根入藥。

生境分部

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性味

淡、微澀,平。

功能主治

拔膿消腫,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扭傷,風濕關節疼痛,骨折,癰瘡腫毒。配方用尚可治骨髓炎。亦可作滋補劑。

配伍

  • 1、治跌打損傷:風葉藤、七葉蓮、滿山香、半邊旗各適量,共搗爛,酒炒敷患處。
  • 2、治風濕關節疼痛:風葉藤、七葉蓮根、黑吹風、黑老虎根各15g,兩面針6g。水煎服。

用法用量

2~3錢,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資料

  1. 風葉藤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