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寒指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風寒指數是生態學一個名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氣溫低於15℃時,表徵人體散失熱量與風速、氣溫關係的指數。

風寒指數是表徵風速與降溫關係的物理量。實驗表明,當氣溫為—1.1℃時,若風速為11.1米/秒(約6級),則人會感受到冷的程度相當於無風時溫度為—17.2℃;若風速大到15.6米/秒(約7級),則相當於無風時溫度為-20℃的寒冷程度。可見,在寒風中人的感覺要比實際氣溫低。

風速和溫度的某一組合常與一定的熱量損耗率相聯繫。相同的熱量損耗率可由參考速度(如人的步行速度)與不同溫度的組合形式表示,稱為風寒相當溫度或視在溫度。

在冬季天氣酷寒的北美,定期發布相當溫度預報,使對戶外的感覺寒冷程度有一個適當的標誌。但因人的年齡、活動量、健康狀況、新陳代謝速度等的差異,相同相當溫度下體驗到的不舒適程度因人而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