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暴一號火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暴一號火箭,又名新長征一號,由上海市第二機電工業局(今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設計,布局與長征二號丙基本相同,1969年8月開始研製,於1972年8月首次進行遙測試驗火箭發射,取得了成功;在1973年9月18日和1974年7月12日的兩次發射科學實驗衛星時遭到失敗;1975年7月該火箭成功將中國第一顆質量超過1噸的衛星送上太空;1981年9月該火箭「一箭三星」成功發射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實踐二號乙[1],這是中國首次用一枚火箭同時發射3顆衛星。風暴一號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共進行了11次飛行,取得了7次成功,共發射了6顆低軌道衛星和成功地進行了兩次低彈道發射實驗。該火箭於1982年停用。在風暴一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

概述

「風暴一號」火箭的代號為FB-1[2]。70年代初中國北京地區開始研製「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時,上海地區根據當時國內的需要,也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設計技術資料開展了運載火箭的試製工作,火箭命名「風暴一號」以示區別。在試製過程中,對長征二號設計作了一些適應性修改,其中第二級遊動發動機改動較大。由於改動後設計餘量小,地面試驗不夠充分,質量上控制不夠嚴格,導致初次發射衛星失敗。後確認故障是第二級遊動發動機推力下降所致,決定改用「長征二號」的二級發動機,因而,「風暴一號」與"長征二號"的技術狀態更趨一致。1981年用一枚「風暴一號」火箭發射三顆衛星成功後(國內首次一箭多星發射),根據國內要求,計劃作了調整,上海地區停止「風暴一號」的生產和研究,集中力量研製「長征三號」的第一,二級火箭。為了與北京地區研製的第三級相容,該一,二級是在「長征二號」基礎上改進的。「風暴一號」火箭共進行了六次發射,四次獲得成功,將六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名稱由來

從總體方案提出到兩級火箭地面試車,只用了十幾個月的時間,這是何等快的速度,這是只有在中國社會主義體制下的全國人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的創舉!這種新研製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就是『風暴一號』,為什麼給新火箭起這個名字,也與當時我國在航天領域對當時的世界兩強的態度有關。新型火箭按照中央的計劃為兩級液體動力,火箭長約為32米,圓截面直徑為3.35米,設計運載能力為2000公斤,總體起飛推力為280。又經過20多個月的試驗、改進、修改、優化、再試驗、再改進,終於基本設計試製完成。在1972年秘密試射試驗飛行成功,火箭從某秘密基地飛行xxxx公里,成功命中某秘密試驗基地的靶場。在以後的近兩年時間里,這型新運載火箭有秘密飛行了多次,終於設計定型,並被中央有關部門最後定名為『風暴一號』。

視頻

風暴一號火箭 相關視頻

上海航天特展現「風暴一號」運載火

參考文獻

  1.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一箭三星」發射成功,國家航天局,2017-09-20
  2. 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圖),桂林生活網,200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