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痹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8月31日) |
風濕痹症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入侵,閉阻經絡關節,氣血運行不暢,以全身關節呈遊走性紅、腫、重着、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常指風濕性關節炎。
診斷依據
1.以四肢大關節走竄疼痛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關節屈伸不利。多有惡寒、發熱等症。
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濕地史。
3.部分患者可有低熱,四肢環形紅斑,或結節性紅斑。常可心臟受累。
4.血沉增快,抗鏈球菌溶血素「O」大於500單位。
5.病變相關部位的骨關節X線和CT等影像學檢查,了解骨關節疾病的病變部位和損傷程度。
證候分類及治則和代表方
1.行痹(風邪偏勝):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遊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見惡風發熱等。舌苔薄白,脈浮。 治則: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代表方:防風湯加減。
2.痛痹(寒邪偏勝):肢體關節疼痛較劇,遇寒加重,得熱痛減,晝輕夜重,關節不能屈伸,痛處不紅,觸之不熱。苔白滑,脈弦緊。 代表方:烏頭湯。
3.着痹(濕邪偏勝):肢體關節重着酸痛,痛處固定,下肢為甚,或有腫脹,肌膚麻木,天氣陰雨加重。舌苔白膩,脈濡緩。 代表方:薏苡仁湯。
4.熱痹(熱邪偏勝):起病急驟,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灼熱,痛不可觸,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發熱惡風,多汗,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
5.虛痹(氣血兩虛):病程日久,反覆不愈,關節疼痛,時輕時重。面色無華,心悸自汗,頭暈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 痹證,應針推各法,綜合治療。腰痛的治療除辨證用藥外,還應根據病情選用針灸、推拿、拔罐、理療、藥物外敷、穴位注射、牽拉手法等綜合治療措施,以提高內服中藥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