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馬牛不相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馬牛不相及,漢語成語,讀音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風:走失。風馬牛:跑失的馬牛。及:到。不相及:不會互相跑失到對方去。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出處 

引自《左傳·僖公四年》中:「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意思是指齊楚相距很遠,毫無干係,就如同馬與牛即便走失,也不會到對方的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另解:指齊楚兩國從來沒有關係,就像馬不會與牛交配一樣,強調兩國沒有任何關係,因何齊國要來進攻楚國。

示例:

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三曰:"牛走順風,馬走逆風,故楚子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俞琰《席上腐談》卷上載:"牛順物,乘風而行則順;馬健物,逆風而行則健。」

《古文觀止》的註解也說:"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兩不相及.」

原文及譯文 

原文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譯文:

(僖公)四年春季,齊桓公率領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各諸侯的聯軍入侵蔡國。蔡軍潰敗,齊桓公就接着進攻楚國。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說:"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們兩國走失的牛馬也不會到達對方的境內。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這是什麼緣故?"

管仲回答說:"以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君太公說:'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便輔助王室。'賜給我們的先君征伐的範圍,東邊到大海,西邊到黃河,南邊到穆陵,北邊到無棣。你不進貢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應有的物資,不能漉酒請神,我為此而來問罪。昭王南徵到楚國而沒有回去,我為此而來責問。"使者回答說:"貢品沒有送來,這確是我君的罪過,今後豈敢不供給?至於昭王沒有回去,君王還是問水邊上的人吧!"諸侯的軍隊前進,駐紮在陘地。[1]

相關詞語 

【近義詞】風馬牛不相干

【反義詞】息息相關

典故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會盟北方七國準備聯合進攻楚國,楚成王(前682?--前626)知道了消息,覺得齊國是毫無道理的侵略,一邊集合大軍準備迎戰,同時也決定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質問齊國。成語"風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是源於這一次交戰前的唇槍舌劍。

據《左傳·僖公四年》載:"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憑藉各諸侯國的軍隊進攻蔡國,蔡國潰敗後,接着又進攻楚國,楚成王派屈完為使者,對齊軍說,你們居住在大老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遙遠的南方,相距很遠,即使是我們兩國走失的牛馬狂奔而去,也跑不到對方的境內,沒想到你們竟然進入我們楚國的領地,這是為什麼?"風"在這裡是作動詞講的,意思是"放逸、走失",一說是獸類雌雄相誘叫"風",因馬與牛不同類,不會相誘。這裡是形容齊楚兩地相距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境內。與此相類似的還有一種解釋,《古文觀止》: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喻齊楚不相干也。後世則以"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風馬不接、風馬、風牛"等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楚大夫屈完質問齊軍後,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也歷數楚國不向周天子納貢等罪狀,屈完說:"沒進貢包茅,這是我們的不是,以後一定進貢。"屈完走後,齊國和諸侯聯軍又拔營前進,一直到達召陵。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一起坐上車去看中原來的各路兵馬。屈完一看,果然軍容整齊,兵強馬壯。齊桓公趾高氣揚地對屈完說:"你瞧瞧,這樣強大的兵馬,誰能抵擋得了?"不料屈完不卑不亢地答:"……要是憑武力的話,我們楚國以方城(楚長城)作城牆,用漢水作濠溝,你們就是再來更多的軍隊,也未必打得進來。"聽屈完說得挺強硬,齊桓公估計也未必能輕易打敗楚國,而且楚國既然已經認了錯,答應進貢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這樣,中原八國諸侯和楚國一起在召陵訂立了盟約,各自回國去了。

視頻 

成語故事 第59集 風馬牛不相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