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飄過國界的哈達(劉上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飄過國界的哈達》中國當代作家劉上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飄過國界的哈達

西藏,凡是接待來自他鄉的客人,主人都要為他們獻上潔白的哈達。那日,在踏上中尼公路,前往日喀則地區的聶拉木縣樟木鎮之前,當地的群眾也為我們繫上了哈達。車輪飛轉,哈達伴行。

中尼公路是西藏目前唯一的一條國際公路,修建於20世紀60年代,起點是拉薩市,越過喜馬拉雅山,最終到達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而樟木就在中尼邊境的中國一側。

隨着海拔的降低,中尼公路兩旁的景色也像電影的鏡頭一樣不斷變幻:先是在鐵青色的光山禿嶺上疊印出綠茵茵的草地,接着又幻化成翠生生的灌木林,而後是郁蔥蔥的大森林。峽谷一眼望不到頭,兩邊的山峰相峙而立,就像兩扇聳入雲霄的巨大屏風。峽谷中間,一條小溪歡快地奔流着,不時被水中的石塊激起白色的浪花。公路是沿着一邊的峭壁開鑿的,上是望不到頂的懸崖,下是見不到底的深淵,令人心驚。沒過多久,一陣雲霧奔涌而來,霎時之間,樹林、公路和整個峽谷都隱藏在了一片茫茫的白色中,只聽得見谷底的潺潺流水聲。

越往下走,山反倒越來越陡,路越來越險。也不知向下拐了多少道彎,在海拔2300米的坡谷綠蔭中,隱隱約約地出現了一方方五顏六色的屋頂,有灰色、黛色、白色、紅色,原來是樟木鎮到了。

這是一座典型的山城。街道沿着之字形的盤山公路而建,兩邊大多是二三層磚木結構的精緻藏式小樓,也夾雜着一些六七層的現代建築。各種各樣的商店一間接着一間,有賣尼泊爾商品的,有賣印度商品的,有賣瑞士名表的,還有賣其他國家的戒指、玉器等高檔商品的,但更多商店賣當地的木製、牛羊毛和絲織等工藝品。其間還有不少賓館以及特色風味小吃店,牛羊肉香味陣陣,令人垂涎。街上人流如織,車水馬龍,顯得更為擁擠。一些婦女在街邊的自來水龍頭下沖洗着長長的頭髮,別有風情。老人和小孩三三兩兩地坐在街旁,悠閒自在。

從鎮中心再往下約三公里,便是我國的邊境口岸。這裡不僅有莊嚴的海關,還有初具規模的邊貿市場。每天,一輛輛滿載貨物的中尼兩國卡車從這裡進出,一批批中尼兩國的邊民和商人在這裡做買賣。中國的電子產品和日用產品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往尼泊爾各地,而尼泊爾的大量精美手工製品也從這裡輸往中國的西藏和內地。這裡還是中尼兩國旅遊的主要出入通道,每年都有數以萬計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士經過這裡。據說在高峰時期,邊貿和旅遊的日均人流都在五六千人以上。

在從事邊境貿易和旅遊業的中國人中,有全國各地的商人,也有本地的邊民。值得一提的是夏爾巴人。這個原本居住在喜馬拉雅山南部深山老林中的原始部落,是藏民族的一個分支,過去他們甚至不知生意二字為何物。十幾年前,他們搬到了樟木鎮,慢慢地也做起了邊貿生意,開設起為旅遊服務的各種店鋪。如今,他們已成了闖蕩市場的生力軍,走上了富裕的康莊大道。2009年,他們還興辦了夏爾巴民俗文化度假村,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奇異的自然山水讓中外遊人讚嘆不已。方興未艾的邊貿和旅遊,使這個昔日貧瘠落後的邊陲小鎮到處流淌着一種國際化的氣息,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

離開樟木鎮前,我們特意參觀了中尼友誼橋,它像彩虹般橫臥在大峽谷的急流之上,標示着中尼兩國的分界線。當我們到達橋的中央,早在那裡等候的尼泊爾邊防人員迎了上來,逐個同我們熱情擁抱,並為我們獻上了金黃色的哈達。雙方就像多年的老朋友重逢似的,有說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

眼前這條盤繞在重巒疊嶂中時隱時現的中尼公路,也似一條綿延千里的哈達,繫着友誼和祝福,一頭連着尼泊爾,一頭連着中國。而樟木,正是這條千里哈達上的一個吉祥如意結。[1]

作者簡介

劉上洋,男,1951年8月出生,江西安義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