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沙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飛沙關,在汶川縣映秀鎮上約34公里處,因山勢陡險,飛沙射人,昔有關卡,故名。
基本情況
相傳,唐時楊貴妃進京途中,因天晚宿於該地,見月色較好,星光燦爛,河水清清,花香襲人,於是決定乘夜色去岷江河中沐浴,洗去一路風塵,不想被人偷窺,楊貴妃怒而揚沙,從此這裡不再月明風清,而是狂風大作,飛沙射人,飛沙關由此得名[1]。
該關是刳兒坪向下延伸的山脊,直抵岷江江心,懸崖近百米,岷江鼓浪擊崖,轟然飛沫,跌落成漩。 1952年前,這裡懸崖絕壁,山路僅能通一馬。關上有一券門,門上有一長方形石匾,上刻「飛沙關」三大字,今已經毀。今崖上有聖母祠,已廢,側壁有詩刻,為清人孟維聰所作。1953年在崖中鑿一洞,成阿公路穿洞而去,為該路唯一隧道洞。飛沙關四周灌木零星,蒿草遍野,川西王百合,開於初夏。
據《汶川縣誌》載:縣治二十餘公里處有飛沙關,山上有一平地,地名石紐山刳兒坪。《禹志》云:禹生於石紐。《益州記》述:石紐山者,今其地名刳兒坪,坪上原有禹王廟,聖母祠,社稷,今已毀,尚有遺志。飛沙關口絕壁上刻有「石紐山」三個大字。字跡蒼勁古樸,傳為唐時李白手書題記,勘稱書法藝術之精品。
景區級別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批准公布。
省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視頻
飛沙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