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飢餓的女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英籍華人女作家虹影最著名的代表作,一部自傳體小說。已經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發行。這本書固然說的是一個年輕姑娘與她的家庭的事,但也屬於一個時代,一個地方,在最終意義上,屬於一個民族。這民族與我們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國很不一樣,與我們了解的那一點「文化大革命」苦難相比,幾乎不可同日而語。《飢餓的女兒》貫穿的特點是坦率誠摯,不隱不瞞。《飢餓的女兒》最成功之處,在於其情感不外溢的敘述風格。 書中有議論,甚至點到哲理,但是故事講述之清淡,與所寫生活的灰暗,與難以置信的殘酷,包括天災,包括人禍,配合得恰到好處。而死神實際地到來,沒有使生命低賤,反而使生命得到升

虹影把飢餓年代的苦難寫得令人不寒而慄。《飢餓的女兒》成功了,虹影走向新的水平線,她突破了自己,也超越了與她同時期中國女性小說寫作流行的基調。 ——評論家劉再復 《飢餓的女兒》屬於中國,屬於地地道道的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特別是它所表現的那種幾乎是不可重複的生命的生長方式,令我一望即感親切。 ——評論家李潔非 讀完了的自傳《飢餓的女兒》,讀得很着迷。她的生平非常吸引人,但把它敘述出來肯定是很痛苦的。這本書固然說的是一個年輕姑娘與她的家庭的事,但也屬於一個時代,一個地方,在最終意義上,屬於一個民族。這民族與我們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國很不一樣,與我們了解的那一點[文化大革命苦難相比,幾乎不可同日而語。] ——翻譯家葛浩文

西方學者認為,代表中國一千年歷史的是北京,代表中國一百年歷史的是上海,代表中國三十年歷史的是深圳。如果只看一個城市便知曉中國南北東西全貌、城鄉變遷全程,那就看重慶。 《飢餓的女兒》以位於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的重慶為背景地。在虹影筆下,它和文藝作品中的「大上海」頗有幾分相似:江上的輪船汽笛,小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算計,空氣里潮濕的霧氣,深深藏在心底的大愛大恨,表面無動於衷的親情,貧民區瀰漫着腐敗的惡臭,長江里沉浮漂流的死屍……一個類似於上海棚戶區的貧民區,充斥着流言和謾罵,藏污納垢的是非之地。閣樓里毫無隱私的擁擠的生活,母女間緊繃的關係和血緣間的親情,手足之間的親近和因為飢餓而產生的怨恨。主人公有着平常女孩成長期的種種苦惱,也有着其他人所不具備的超常敏銳的愛恨。她覺得,有人注視和觀看着她,而她也注視和觀看着自己。那種看不見的觀察與交流,在小小的心靈內流進流出。出於困惑和絕望,她開始挑戰生活。 十八歲生日這天解開身世之謎,其他所有的秘密在時代的暗潮裹挾中一一揭開,吞噬江岸的一切,也撕開這個平凡家庭掩蓋的長年累月的隱痛。主人公最終離家出走,奔走他鄉,因為她別無選擇。 平靜如水的文字,記錄着瑣碎日子中的自己和家人的不堪,而靜水深流中又有一種超越世俗利害的大愛,在悲憫中產生,最終,父女和解、母女和解、自我和解。那是柔弱小身體中醞釀並爆發的叛逆和成長,也是一段關於尋找自我、重塑自我、身份認同、親情認同的心靈之旅。這一切起因於飢餓,終結於愛。 作者自述,在《飢餓的女兒》里,「我非常真實地描述了我自己的生活,小時候我們家有六兄妹,我排行最小,這麼多的人擠在小小的貧民窟里,非常擁擠。」「那時候我就特別夢想什麼時候我能一個人呆着,一個人享受空間,也就是因為這樣,我非常適應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居住、一個人的空間。」「如果我們都不能面對自己以往的一無所知、迷惘、難堪和經受的折磨,那我們怎麼面對以後的生活?之所以寫《飢餓的女兒》其實目的非常單純,只是為了懺悔,對母親和養父的愧疚,因為母女之間從來就缺乏溝通,對養父更欠一份恩情。其實有不少人都粉飾自己的過去,有幾個人會承認自己是私生女呢?我只是勇敢地面對了自己的過去,表達了對自己身份的認同,而這樣也讓我的母親能夠抬起頭,尋回做人的尊嚴。」 《飢餓的女兒》是作者的成名作,出版後獲世界大獎無數。也是近五十年來贏得世界矚目的文學作品。在國外,短短几年即以30多種語言出版40多個版本,獲意大利2005年度「羅馬文學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2008年「年度書」,作者也成為英國十年來唯一上過暢銷榜的中國作家。在國內,不僅連續出版兩個版本,持續熱銷;作者每到重慶、上海等地簽售,均引發萬人空巷追讀。2009年作者因這部作品,被重慶市民選為「重慶城市形象推廣大使」。該書還是台灣地區青少年自選教材。

作者簡介

虹影,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英籍華人女作家、詩人。中國新女性文學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於重慶。曾在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上海復旦大學讀書。 1981年開始寫詩,1988年開始發表小說。1991年移居英國。代表作有長篇《孔雀的叫喊》、《阿難》、《飢餓的女兒》、《K》、《女子有行》、詩集《魚教會魚歌唱》等。曾旅居海外,現居北京。 虹影,早已名聞海內外華文讀者圈的英籍華人女作家,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受爭議的作品一樣長期受到讀者關注。通過寫作,她不斷出走與回歸,並藉此尋找自己。近日,虹影的新作《53種離別》在中國大陸出版。 獲紐約《特爾菲卡》雜誌[中國最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曾獲台灣1997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被中國權威媒體評為2000年十大人氣作家之一;2001年評為《中國圖書商報》十大女作家之首,被《南方周末》、新浪網等評為20022003年中國最受爭議的作家;《K英國情人》被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評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書之一。《飢餓的女兒》被台灣選為青少年自選教材。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8年年度書。2008年獲意大利[羅馬文學獎]。

內容預覽

1 我從不主動與人提起生日,甚至對親人,甚至對最好的朋友。先是有意忘記,後來就真的忘記了。十八歲之前,是沒人記起我的生日,十八歲之後,是我不願與人提起。不錯,是十八歲那年。 學校大門外是坑坑窪窪的路面,窄窄的向一邊傾斜。跨過馬路,我感到背脊一陣發涼——一定又被人盯着了。 不敢掉轉臉,只是眼睛往兩邊掃:沒有任何異常。我不敢停住腳步,到了賣冰糕的老太太跟前,我突然掉轉頭,正好一輛解放牌卡車急駛而過,濺起路沿的泥水。兩個買冰糕的少年跺腳,指着車亂罵,泥水濺在了他們的短褲和光腿上。老太太將冰糕箱往牆頭拉,嘴裡念叨:「開啥子鬼車,四公里火葬場都不要你這瘟喪!」 一陣混亂之後,小街還是那條小街。 我楞楞地站在雜亂的路上。是不是我今天跟人說話太多,弄得自己神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