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飲酒·二十 陶淵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飲酒·二十
圖片來自搜狐網

飲酒·二十是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是對古代純真世風消逝、儒家文化興衰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個人處世態度的抒發。詩中既有對古風的懷念與頌揚,更融入了詩人個人對現實的不滿與超脫的人生態度,他不無幽默地表達自己願及時行樂、暢快飲酒,不枉費隱士的身份。

原文

陶淵明〔魏晉〕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譯文

伏羲神農已遙遠,世間少有人朴真。

魯國孔子心急切,補救闕失使其淳。

雖未遇得太平世,恢復禮樂面貌新。

禮樂之鄉微言絕,日月遷延至於秦。

詩書典籍有何罪?頓時被焚成灰塵。

漢初幾位老儒生,傳授經學很殷勤。

漢代滅亡至於今,無人再與六經親。

世人奔走為名利,治世之道無問津。

如若不將酒痛飲,空負頭上漉巾。

但恨此言多謬誤,望君願諒醉鄉人。

創作背景

  陶淵明的組詩《飲酒二十首》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詩中自言「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關於《飲酒二十首》的寫作年代,至今尚無定論。歷來大致有六種說法:元興二年癸卯(403)說、元興三年甲辰(404)說、義熙十年甲寅(414)說、義熙二年丙午(406)說、義熙十二三年(416、417)說、義熙十四年戊午(418)說。此詩為其中第二十首。

簡析

  《飲酒·二十》是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是對古代純真世風消逝、儒家文化興衰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個人處世態度的抒發。詩中既有對古風的懷念與頌揚,更融入了詩人個人對現實的不滿與超脫的人生態度,他不無幽默地表達自己願及時行樂、暢快飲酒,不枉費隱士的身份。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一說尋陽郡柴桑縣(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說江西宜豐人,東晉末到南朝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