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飲食南北(小豬她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飲食南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飲食南北》中國當代作家小豬她爸的散文。

作品欣賞

飲食南北

溪水潺潺,竹樓輕煙,餐桌上一碗白燦燦的米飯,搭配幾樣清爽的菜蔬,江南絲竹,清新悅耳;山風習習,風過山莊,灶間裡一鍋熱氣騰騰的大饅頭,翹首以待另一鍋熱乎乎的燉菜,江北歌聲,渾厚粗獷。

是的,江之南,喜食稻米;江之北,喜食麥子。

唐古拉山下的沱沱河,攜着冰川融水向東流淌,涓涓細流匯聚起滾滾長江,蜿蜒地把中原大地劃分成江南和江北。人們習慣地把長江之南叫做南方,把長江之北叫做北方。按照這樣的地理劃分,就有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稱謂。

南方人也好,北方人也罷,原本無大差異。不會說南方人比北方人多出一塊骨頭,也不會說北方人比南方人多出一對牙齒。但是,受文化、傳統、地域,甚至氣候影響,南北方在日常生活中差異還是蠻大的。譬如,就語言來說,南方人說話綿柔,所謂「吳儂軟語」,聽着好聽,像唱歌似的,但北方人聽着就一臉懵圈。反觀北方人說話,字正腔圓兼具硬朗有力,尤其是俺們東北這旮旯,倆人見面打招呼、嘮嗑,鏗鏘有力,聲震南北,有時會讓人感覺像是在「吵架」。

民以食為天,若想真正了解南北差異,最容易入門的算是飲食文化上的差異。南北方物產不同、菜品不同、烹飪方法不同,呈現的飲食文化各不相同。概括起來說,南方人精細,小家碧玉般把飲食打理得精緻典雅;北方人粗獷,憑藉洪荒之力把飲食打造成曠達豪邁。

我曾在浙江溫州小住二日,領略一番甌越文化。傍晚,在農貿市場閒逛,看見一位女士買青蝦。她說的是溫州話,這種被稱之為最難懂的方言,我是一句也聽不懂。她與老闆說的啥,我不曉得,只見老闆揀了五、六隻青蝦遞給她,她付款走人。這把我看得一怔一怔的,我的天啊,蝦論只買賣。轉念一想,覺得五、六隻蝦做碗鮮香的蝦湯,倒也是足夠的了。既吃到了蝦,又不「飽和」地吃一肚子,省錢實惠,這便是南方人的精細所在。有錢也不任性,精打細算才是王道。

在俺們北方買蝦卻是論斤的,從不論個論只賣。進入十月份,正是北方上青蝦的季節。小販蹲在街頭,一筐蝦活蹦亂跳。行人路過,嚷嚷道,多錢一斤?小販應聲答道,一百元三斤。這樣的街頭即景在北方比比皆是,若是數學不好的,真得算一陣子,才能搞明白究竟多錢一斤。這就是北方人,凡買東西喜歡湊整,一百元遞過去,三斤青蝦拎走。回家先吃一些,餘下的分成幾份放到冰箱裡凍上。妻子就是這樣買蝦,這樣做有啥好處呢?我一直不大理解。後來,因為新冠疫情實行靜態管理,足不出戶時,這才感受這種「儲備」式購物的妙處:居家期間天天烤蝦、炸蝦,因為冰箱裡全是蝦。

網上有個段子,較好地說明南北方飲食文化的迥異。一南方小美女在北方工作,炒菜時要放點肉,一個人吃不多,便每次買一點點的鮮肉。為了應付賣肉老闆吃驚的眼神,連忙解釋道,買這點肉是回家餵貓。隔兩天,小美女又去買肉,還沒開口,老闆就把一包碎肉遞給她,大大咧咧地說,不要錢,送你的,拿回去餵貓吧。

南方人的精打細算,北方人的簡單粗放,都因為「餵貓」這個「包袱」,抖摟得一乾二淨,令人捧腹。

[1]

作者簡介

小豬她爸,退休公務員,喜歡文字寫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