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飽食終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飽食終日屬於中國漢語成語。

成語是漢語中的精華,具有極強的表現力[1]中國文化價值系統以「善」為核心,強調真、善、美的統一,「人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有道德約束而完善,有許多傳統美德至今為人們繼承和發揚,在成語中我們能充分體會這一點。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的輝煌,了解中國古代教育思想[2],傳統中華美德等眾多方面。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大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3]。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內容

近義詞:無所事事、好逸惡勞、尸位素餐。

反義詞: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事必躬親。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什麼事都不做。

解釋: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例子:人如果~,無所用心,那是最沒有出息的。

謁後語:膏藥子弟

成語由來

成語起源於古代文集,我國古代的詩歌總集《詩經》,就以四字句為多,古代歷史《尚書》[4],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後來初學讀的三、百、千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5],其中後兩種即全為四字句。《四言雜字》《龍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這雖然是訓蒙書,也足以說明四字句之為人所喜愛、所樂誦。古人有些話,本來夠得上警句,可以成為成語。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語,意思很好,但因字數較多的關係,就沒能形成成語,我們只能視為警句,有時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就容易說,容易記,便可以成為成語。而同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百廢俱興」[6],因為是四個字,所以就成了成語。

視頻

飽食終日 相關視頻

成語的由來
成語的來源及誤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