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餖版是明萬曆年間安徽民間流行的一種在套版基礎上發展為多色迭印的美術印刷方法。[1]

[]

目錄

基本內容

「木刻水印」的舊稱。明萬曆年間安徽民間流行的一種在套版基礎上發展為 多色迭印的美術印刷方法。將彩色畫稿按不同顏色分別鈎摹下來,每色刻成一塊小木版,然後逐色由淺入深依次套印。因其形似「餖飣」而得名,餖飣是一種五色小餅,作成花卉禽獸珍寶的形狀,盛於盒中。其推砌拼湊,有如餖飣,故稱餖版。

木刻水印,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複製工藝。專門用來複製水墨畫、彩墨畫和絹畫等手跡藝術品。印刷的成品,能保持原作的風格達到亂真的效果,被譽為「再創造的藝術」。

一種彩色套印技術,用於複製美術品,根據畫稿着色濃淡、陰陽向背的不同,分別刻成許多板塊,依照色調進行套印或疊印。舊稱餖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