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羨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首羨鎮 |
中文名 :首羨鎮 所屬地區: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
首羨鎮隸屬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地處江蘇省最西北部,與山東省金鄉縣、魚台縣相臨屬湖西革命老區,是中共豐縣縣委舊址和豐縣抗日民主政府的誕生地。首羨鎮相傳此地建過縣城,取名首縣,後演變為首羨集,為農民集市貿易場所。1928年(民國17年)國民政府將首羨列入第四區。1950年春,首羨改稱七區,1955年11月改稱首羨區,1957年原首羨鄉、便集鄉合併為首羨鄉,1958年改為首羨人民公社,1980年設鄉建制為首羨鄉,1999年撤鄉建鎮,2000年將原首羨鎮與原和集鄉並為首羨鎮。
2018年9月,首羨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1]
城鎮介紹
首羨鎮位於豐縣最西北部,蘇魯兩省四縣交界,距縣25公里,總面積122.32平方千米。下轄33個行政村,170個自然村,人口92431人(2017)。
位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西北部,與山東省金鄉縣、魚台縣相臨,距縣城26千米。轄6個社區、33個行政村。屬革命老區,是中共豐縣縣委舊址和豐縣抗日民主政府的誕生地。豐魚公路過境。李堂煤礦在境內。
自然資源
鎮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探明儲量在6000萬噸以上。鎮內河溝渠密布,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方便,主要種植麥、棉、玉米、大蒜、洋蔥、大豆等農作物,尤其近幾年來優化產業結構,以大蒜、洋蔥等特種菜基地建設己初具規模,大蒜、洋蔥面積達到i0萬畝。首羨鎮文化底蘊豐厚,鎮內娥墓崮村有着美麗傳說,娥墓秋容為豐縣古八景之一。這裡還是一個革命老區,曾是第一屆豐縣縣委的辦公地和豐縣抗日民主政府的誕生地,在黨的領導下,老區人民紛紛投身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洪流中去,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全鎮共有580餘名青年血灑沙場,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曾發生過李藥鋪地道戰、王堂戰鬥等大小戰役數十次,為挖掘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昭示後人,教育後代,在鎮內張後屯村老縣委遺址建立了陳列館,在一些戰鬥遺址上立碑紀念。
產業發展措施
首羨鎮七大舉措打造優勢農產品基地: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鎮裡成立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副鎮長任副組長,黨政辦、農經中心、農技中心、畜牧中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設在農業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協調和示範村、示範點的督促指導。
二是合理規劃布局。建成15個洋蔥特色產業村,沿公路地帶建成示範帶,打造特菜長廊;建成10個大蒜產業示範村;建成兩個生豬產業村,兩個生豬示範小區;建成一個肉鴨示範基地,大力發展肉鴨生產;建成三個青山羊養殖重點村。
三是狠抓典型示範。按照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突出各個項目的大戶、業主、示範片的建設,以點帶面,做出榜樣,帶動項目的全面發展,做好典型示範,促進規模發展。
四是推廣先進科技。在洋蔥發展上抓品質改良提升,科學管理。在大蒜產業發展上發展優質品種,成片集中。在生豬發展上培育養殖大戶推廣科學飼養和疫病防治,改良品種提高養殖規模和水平。在山羊生產上推廣普及科學飼養,改良品質,提高效益。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及時將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及經費兌現到村、農戶,相關的其它扶持政策優先扶持項目村。
六是保障營銷暢通。分別成立洋蔥、大蒜、畜業專業合作組織,對開展活動好,運作規範,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專業合作組織,鎮財政每年補助一定的資金,對發展的營銷企業,享受招商引資企業優惠政策,按相關政策給予扶持,並進行表彰。
七是強化目標考核。把對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進行單項目標考核,鎮上與有發展任務的村簽訂目標責任書,農業產業化建設納入對村幹部的年度綜合目標考核,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年終評優、評先進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