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沉鎮

中文名 :香沉鎮

所屬地區: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

香沉鎮,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廣元市南部,劍閣縣東南部邊陲,地處廣元、南充兩市和劍閣、閬中、蒼溪三縣(市)結合部,中心坐標北緯31°24′,東經105°43′,東與羊嶺鎮、閬中市橋樓鄉接壤,南與塗山鎮、閬中市河樓鄉為鄰,西與圈龍鄉、公興鎮相連,北與錦屏鄉毗鄰,總面積50.93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2017年總人口9669人。

南北朝南朝齊時境內置胡原縣,隋改臨津縣,唐時遷治今白龍鎮。宋初設香城鎮,因香城院得名;元代改建香沉寺,以"香霧沉沉"而名,地名漸改稱香沉寺;1935年設香沉鄉,多經變革後1996年改設香沉鎮。20世紀90年代被列為"廣元市試點小城鎮",2001年被廣元市授予"小康鎮"稱號。

縣道鶴八路、柏河路,鄉道分香路、香河路、吼香路、公河路及在建綿萬高速公路等貫穿境內。香沉集鎮位於鎮境東南部香沉河河谷,分布於香城壩、對河壩、井壩子三個平壩,涉及躍進、元柏和衛星3個社區,截至2015年有12條街道,常住人口3000餘人。 城鎮規劃定位為縣域三級城鎮,以集市商貿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農貿型城鎮。

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香沉寺位於境內,現存建築最早建於元代,距今已有600多年,是四川省僅存的十餘棟元代建築之一,是廣元市唯一的元代木質建築和廣元市最古老的木質建築群,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1]

位置境域

香沉鎮位於四川省劍閣縣東南部邊陲,東接蒼溪縣,南鄰閬中市,位於三縣(市)結合部,總面積50.93平方千米,東與羊嶺鎮、閬中市橋樓鄉接壤,南與塗山鎮、閬中市河樓鄉為鄰,西與圈龍鄉、公興鎮相連,北與錦屏鄉毗鄰。地處北緯31°24′,東經105°43′。鎮人民政府駐香沉寺,位於躍進社區香沉寺街29號,集鎮距劍閣縣城下寺鎮126公里,劍閣縣老縣城普安鎮82公里,閬中43公里,蒼溪40公里(經橋樓鄉),距南充市暨閬中市邊界僅1公里。

地形地貌

香沉鎮屬於深丘陵地帶,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劍閣縣東南部山地,海拔高度在453.3--863.8米之間,平均高程623米,最高海拔863.8米(群英村六組左家山),最低海拔453.3米(香沉場)。

氣候

香沉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為23℃,夏季最高氣溫為37℃,冬季最低溫度-4℃,年平均降雨量為900毫米(夏秋多陰雨,雨量占全年的60%)。

水文

香沉鎮全境位於嘉陵江支流白龍河(白溪浩)流域內, 鎮域東境大部位於白龍河支流香沉河流域,包括陽明、群英、乘風、元柏、東溝、躍進、衛星7個村(其中3個社區),鎮域西境小部位於白龍河支流圈龍河流域,包括龍台、劍南、三堆3個村。香沉河發源於楊村鎮石門村,經錦屏鄉錦屏村流入香沉鎮境,經陽明、群英兩村界交錯地、乘風村、元柏社區、躍進社區、衛星社區腹地,於閬中市橋樓鄉四閣頭流入閬中境,旋即進入河樓鄉境,與圈龍河匯合後即注入白溪浩;東溝村位於香沉河小支流東溝河流域。 圈龍河發源於楊村鎮長湖村,經圈龍鄉三泉村流入香沉鎮境,經劍南村、三堆村腹地,於閬中市河樓鄉馬山樑下與香沉河匯合後旋即注入白溪浩;龍台村位於圈龍河小支流龍台溪流域。

人口

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00年,香沉鎮總人口14593人,其中男7548人,女7045人;家庭戶4138戶,家庭戶總人口14533人,其中男7518人,女7015人;按年齡劃分,0-14歲3753人,其中男1986人,女1767人;15-64歲9906人,其中男5164人,女4742人;65歲及以上934人,其中男398人,女536人。戶口本地住在本地總人口14361人。

2011年末,香沉鎮轄區總人口1335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79人,城鎮化率9%。另有流動人口1396人。人口密度為280人/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出生率6.17‰,死亡率6.88‰,人口自然增長率-0.71‰。

2017年,香沉鎮總人口9669人。

香沉鎮屬漢族聚居地區,人口以漢族為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