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巴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巴豆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香港巴豆

拉丁學名:Croton hance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金虎尾目

科:大戟科

亞 科:巴豆亞科

族:巴豆族

屬:巴豆屬

種:香港巴豆

分布區域:香港

香港巴豆(xiāng gǎng bā dòu),學名:Croton hancei Benth.,異名:Croton longifolium Croton hancei var. tsoi ,大戟科植物,是中國境內的極危物種,是香港本土獨有的一種巴豆。在消失多年後,於1997年,香港巴豆在青衣島再被發現,受香港法例保例第96A章的保護。 [1]

香港巴豆形態特徵

香港巴豆成長于山地林中,6月開花,由於其花果較為細小,因此不容易被發覺到,漁農自然護理署自然護理主任葉國梁指,「香港巴豆的果實只有手指頭大小,屬於有毒性植物,絕對不能吃。」

香港巴豆是香港本地獨有的物種,現時僅見於香港青衣島,屬於灌木或小喬木;嫩枝和花序均被貼伏的星狀毛。花瓣狹小;雄蕊約16枚,雌花通常1朵生於花序基部;萼片長圓形,長4至5毫米;子房近球形。香港巴豆一般高約兩米。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和花序均被貼伏的星狀鱗毛;枝條無毛。葉密生於小枝頂端,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8-12 (-18)厘米,寬2-4 (-5)厘米,頂端漸尖;

基部漸狹,基端鈍,全緣或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基部中脈兩側通常各有1枚具柄的杯狀腺體;葉柄短,長2-5毫米,被毛。總狀花序,頂生,長約3厘米,苞片細小;

雄花多朵,密生,花梗短,花蕾時球形,直徑約2毫米;萼片卵形;花瓣狹小;雄蕊約16枚,花絲被綿毛;雌花通常1朵生於花序基部;萼片長圓形,長4-5毫米;

子房近球形,密被毛,花柱3枚,中部以下合生,上部2裂。果未見。花期6月。

香港巴豆分布範圍

產於香港。生于山地密林中;少見。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香港巴豆主要價值

可放置於園林當擺飾品:盆栽觀賞或地被植物或地被植物。

發現歷史 在1850年代(19世紀50年代),漢斯(H. F. Hance)於香港島發現香港巴豆,經鑑定為香港首次發現的物種。之後植物學家喬治·班遜姆(George Bentham)於1861年在他的《香港植物志》(Flora Hongkongensis)記下了這個新的物種,但此後再無縱影。

1997年2月21日,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植物標本室的職員在三支香的最高峰,南邊的山坡附近,一個林地找到一種在香港從未見過的大戟科灌木,是一種巴豆屬的植物。最後經華南植物研究所的專家鑑定證實,確認它是百多年來未再有發現的香港巴豆。

在香港巴豆的發現地點,即那一個1.05公頃的山坡,劃為香港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可以保護這個罕有的物種。漁農自然護理署自然護理署亦在嘗試為香港巴豆進行就地保育、遷地保育及試驗人工繁植。

參考文獻

Croton hancei Benth. Fl. Hongk. 308. 1861; Muell. Arg. in DC. Prodr. 15 (2): 572. 1866; Forb. et Hemsl. in burn. Linn. Sec. Bet. 26: 434. 1894.——C. longifolium auct. non Wall.: Seem. Bot. Voy. Herald. 410. 1857. quoad specim. Hongk.

參考來源

  1. 香港巴豆,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