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委員會工廠大廈列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本頁以列表形式介紹由香港房屋委員會(下稱房委會)持有的工廠大廈香港共有6間運作中的工廠大廈,總單位數目為8,224個,總出租面積達202,146平方公尺。此列表以啟用年份作為順序,會列出工廠大廈之名稱、地址、所屬區議會分區、啟用日期、樓宇座數、單位數目、可供出租的樓層數目及總出租面積。房委會運作中工廠大廈分佈在九龍灣、長沙灣、沙田、屯門及葵涌。房委會亦在葵涌荔景邨設有一座三層高工場大廈(1975年落成),但不屬於房委會定義下的「工廠大廈」,目前仍在運作中。房委會工廠單位租約一律為期三年,而且只能容納小型產品等12種輕工業行業進駐。近年來,房委會廠廈幾乎達至全面出租,大部分廠戶從事製造或修理。
簡介
房委會廠廈是早期香港公共房屋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香港政府在1954年開始發展徙置區,為吸納受寮屋及平房區清拆計劃影響,俗稱「山寨廠」的家庭式工業及小規模工場,房委會前身徙置事務處於是開始發展徙置廠廈。首座大廈為長沙灣工廠大廈第一座,於1957年落成,之後徙置事務處又在柴灣、九龍及新界西興建更多這類大廈。[1]早期落成樓宇的設計近似徙置房屋的第一型及第二型,即是「H型」及「I型」,樓高大約五至七層,而且不設升降機及獨立廁所。
及至1973年4月起,當時新成立的房委會即時接管全港徙置廠廈,又因應私營小型工廠單位短缺問題,在1973年至1984年間再興建更多大廈,使全港由房委會管理的廠廈數目一度達到全盛時期的17間。在這段期間落成的樓宇,樓層數目不單大增至最多26層,每座大廈單位數目亦多達千餘個,同時增設升降機方便廠戶使用。可是由於香港工業在1980年代起因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而呈現北移現象,香港工廠單位需求開始下降,房委會至1984年之後便不再興建廠廈。
房委會在1989年檢討其轄下廠廈的情況,決議長遠逐步減持廠廈單位,以集中發展公共房屋,結果房委會1990年起清拆原徙置事務處舊式廠廈。到2000年起,房委會推出「提早退租計劃」及凍結出租空置單位政策,以便分階段拆卸餘下舊式廠廈,隨著柴灣工廠邨大廈在2016年改建為公屋,房委會舊式廠廈清拆或改建工作已告完成。由於《2019年施政報告》及《2020年施政報告》皆建議房委會將旗下個別廠廈重建作公屋,房委會廠廈單位或將會持續減少。
參考文獻
- ↑ 尚待跟進事項的工作進度報告 (PDF). 規劃、工程及房屋委員會文件第11/16號. 東區區議會. [2021-04-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