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鬥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鬥魚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香港鬥魚

鱸形目

絲足鱸科

搏魚屬

鬥魚系列品種

香港鬥魚,魚類動物,別名網紋彩兔_香港門魚_香港長腳鱸_香港黑叉尾鬥魚,為鱸形目絲足鱸科搏魚屬鬥魚系列品種,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 [1]

簡介

香港鬥魚:別名網紋彩兔_香港門魚_香港長腳鱸_香港黑叉尾鬥魚,為鱸形目、絲足鱸科、鬥魚屬、鬥魚系列品種,原產於亞洲中國香港東部吐露港水系,相對封閉的河流及鄰近濕地池沼。棲息於水生植物間,喜歡流水環境,性格溫順。

2002年由德國魚類學家弗賴霍夫,在《淡水域魚類學探索》發表論文,定為新物種。因棲息環境相對封閉,導致分化出了不少差異較明顯的地方表現型。在鰓內部上方具有補助呼吸器官,稱鰓上器或迷路器,能納入空氣進行呼吸,在缺氧的滯水裡亦能生存。

屬獨居、晝行、雜食性原生淡水魚類,同屬體型最小的鬥魚品種。體色多變,可呈暗褐、暗藍、淺黑或灰綠至灰色。身型修長,叉形尾鰭修長,尾展寬大。體側無橫紋,但鱗片外緣灰黑至淡灰黑而形成網狀紋理。

香港鬥魚形態特徵

體長6-10cm。身體側扁延長略呈長方型,口端位,上下頜具細齒,尾柄短且側扁,尾鰭叉型。鰓蓋近後緣中央具一黑斑,背、臀、尾鰭鰭膜具朱紅色斷斑,部分邊緣淺藍綠色。無須,側線退化。

香港鬥魚飼養方法

野生情況蝦,攝食小型至微型水生動物包括橈足類(劍水蚤)及枝角類(水蚤)、腹足類(螺類)蚯蚓、昆蟲、小魚以及它們的遺骸。比其他鬥魚對水質要求略高,能適應生活於溶氧量較少的池沼淡水環境,易受驚而躍出水面。適溫15-25℃,pH6.0-8.0,硬度為90-357ppm。

香港鬥魚雌雄分辨

兩性異型與婚姻色均明顯,雄性頭略大圓鈍,底色較濃暗及色彩轉艷,背、臀末端及尾鰭上下兩末端隨成長顯著延長,雌性頭小略尖,腹部脹白。

香港鬥魚繁殖方式

卵生。約2年達成熟。

參考來源

  1. 香港鬥魚,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