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第一條過海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第一條過海鐵路
圖片來自blogspot

香港第一條過海鐵路香港首條海底鐵路隧道,一般都稱為海底隧道。它跨越維多利亞港海底,連接九龍尖沙咀站香港島金鐘站,現在是港鐵荃灣綫的一部份。

歷史介紹

1967年,香港政府在檢討香港交通同時,邀請英國交通研究部門就香港整體交通作出研究[1],因此出現首條過海鐵路隧道的雛型。

1976年3月,此隧道正式動工,以沉管(鋼板加混凝土)技術建造,並由熊谷組承建(合約109),是全港首條由日本承建商興建的隧道;而在隨後的40多年內,香港所有海底隧道均由日資公司興建,直至由法資公司承建的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興建為止。在是次工程中,沉管隧道在港島白沙灣附近(今新巴創富道車廠城巴柴灣車廠)製造後,分為14節拖往尖沙嘴至金鐘間維多利亞港海底安裝。

1978年12月14日,香港第一條過海鐵路最後一段沉管安放至海床,並於同月27日正式合攏。一年後,整條隧道正式完工,移交地鐵公司並開始試車。

1980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主要部分即今港鐵觀塘綫)第四期工程完工,此隧道亦正式通車。

1982年,荃灣綫啟用,取代觀塘綫使用此隧道到達香港島的金鐘站,最後到達終點站中環站

因應經濟持續發展、人口增加和客量上升,在1989年和1998年,香港第二和第三條過海鐵路隧道也相繼通車。

設計

整條隧道由灣仔至尖沙咀,共分為14段,而每段沉管闊約13米,隧道直徑為約5米。整條隧道最深處為海面下24.24米,而兩端深度分別為海面下19.58米及21.63米。沉管主要由皇冠狀鋼管構成,再加上混凝土內襯及無碴道床而成[2]

在隧道兩側,各設有一座高11層(含地庫7層)的通風大樓(分別名為「北面通風大樓」(NVB)及「南面通風大樓」(SVB))連防洪閘,並附設緊急通道連接地面。

軼事

於香港電影《超級計劃》中,此隧道曾成為為全片結局部分的取景場地。

參考文獻

  1. 《香港集體運輸研究》"Hong Kong mass transport study"(MTS-1967),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 Hong Kong Government,1967年
  2. Hong Kong MTRC Harbour Tunnel,Hong Kong Engineers, April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