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薰荷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薰荷包

來自 馬可波羅網 的圖片

香薰荷包古代稱「香包」,「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製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發生和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製的細末,以作節令誌慶、生活實用和觀賞品玩用。

簡介

中文名:香薰荷包

亦 稱:「佩帷」

外文名:Fragrant pouch

特 點:大小不等的小繡發生和囊

基本內容

香包在《詩經》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說明早在約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禮記》云:「五采謂之繡。」香包用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繡而成,色彩絢麗,自然有裝飾衣着、把玩欣賞之審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藥材,兼有驅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禮記、類則》載,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須佩戴香包,說明香包還有禮儀作用。戰國時期以至秦、漢、晉,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晉以後漸為女人、兒童的專用品。宋時,官史朝服上開始佩戴香包,禮儀作用愈加凸顯。清代,香包成為饋贈佳品,特別是相戀男女以此作為饋贈的信物。現代,香包是承載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在人際交注、美化環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送一個香包,傳遞一份友情,梢去一份好心情,表達一番美好的祝願,問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取向。[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