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聯合企業 縮寫為「俄馬鋼」、 MMK,是俄羅斯四大鋼鐵公司之一。[1]僱傭了當地四分之一的就業人口。
承擔了很多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責任。[2] The local hockey team, Metallurg is also owned by MMK.
歷史
1752年就開始在烏拉爾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規模採礦。兩位投資家Myasnikov與Tverdysh向政府提交提煉金屬的權利申請。奧倫堡總督授權後,1759年正式開始採掘。[3]18世紀前期,沙俄冶金業重心從圖拉轉向烏拉爾,使得俄國鐵產量翻番。[4]
1828年,一系列地質調查開始,以查明馬格尼特山(意譯「磁山」)的鐵礦儲量。19世紀後半葉,小鎮人口超過1萬人。年產3-5萬噸粗鐵。[5]
1870年代,俄國冶金工業中心在烏克蘭。1913年,烏克蘭生產了75%的鐵礦石,烏拉爾生產了21%的鐵礦石。
1917年十月革命後,開始考慮大規模開發烏拉爾的鐵礦資源。斯大林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決定在烏拉爾建成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工業綜合體。起初由國內設計,後來由美國的一家諮詢公司Arthur G. McKee & Company規劃與建設監理。配套建設了煤炭生產城市斯大林斯克,並在該地建設了一些冶金企業。
1929年,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聯合企業破土動工。數萬名理想主義者湧入成為建設主力。1932年第一座高爐煉出生鐵。1933年開始產鋼。
截止1941年2月1日,428,000人來到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及其附近地區建設馬鋼及其配套企業與社會基礎設施。
馬鋼對蘇聯贏得蘇德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馬鋼是生產民用普通鋼,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後立即開始了裝甲鋼的生產準備。1941年7月23日,三號平爐生產出第一爐裝甲鋼。
同時為生產更多裝甲鋼採取應急措施:在初軋機上軋制板材。最終馬鋼提前兩周完成了蘇聯政府的大規模轉產裝甲鋼的任務。到1941年底,馬鋼也開始生產火箭彈、手榴彈等軍火。與此同時,馬鋼仍在繼續擴建,建成了當時蘇聯最大的五號與六號高爐。馬鋼的巨大生產能力使蘇聯經受住了頓巴斯、沃羅涅日、圖拉等鋼鐵基地的淪陷或戰爭破壞。
戰爭第一年,有20萬少年參加了工廠勞動。每天工作10-11小時,甚至連續10天住在廠里。募集了5700萬盧布捐贈前線。其後又向前線捐款1.85億盧布,組織了17個志願步兵師或坦克軍參戰。
戰爭爆發後一個月,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開設9家醫院,第一列軍用衛生列車抵達。到1941年12月31日,該地開設73家醫院,接收24500名傷員。至1943年,共接受483列軍用衛生列車,共計220,000名傷病員。馬鋼的工人因為工作超勞、食品不足而十分虛弱,但絕大多數人都為傷病員獻血。
1992年,馬鋼改組為股份公司並私有化。1996年,產量跌至580萬噸。
2007年在倫敦上市,粗鋼產量1200萬噸。70%出口。銷售收入8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8%, 運營收入20億美元。
當前,生產400種鋼,最長的車間的占地超過1英里。
參考文獻
- ↑ Top steel-producing companies. [2017-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4) (英語).
- ↑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gnitogorsk Iron&Steel Works.
- ↑ History in Magnitogorsk. Triposo.
- ↑ E. Rowe, Jam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PDF). Gamma Theta Upsilon.
- ↑ History. Magnitogorsk Iron&Steel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