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蘭(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蘭
1560997065316101.jpg
圖片來源 http://m.5h.com/ys/154649.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馬蘭

漢語拼音:Mǎ Lán
別名:紫菊、階前菊、雞兒腸、馬蘭頭、竹節草、馬蘭菊、蟛蜞菊、魚鰍串、紅梗菜、田邊菊、田菊、毛蜞菜、紅馬蘭、馬蘭青、路邊菊、螃蜞頭草、蓑頭蓮、燈盞細辛、紅管藥、雞油兒、田蒿子、剪刀草、田茶菊
性味歸經:味辛,性涼;歸肺、肝、胃、大腸經
功能:涼血止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創傷出血,黃疸,水腫,淋濁,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瘡,癰腫,丹毒,小兒疳積

馬蘭,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馬蘭Kalimerisindica(L.)Sch.-Bip.的全草或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創傷出血,黃疸,水腫,淋濁,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瘡,癰腫,丹毒,小兒疳積。[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馬蘭

拼音名:Mǎ Lán

英文名:Indian Kalimeris Herb, Herb of Indian Kalimeris

別名:紫菊、階前菊、雞兒腸、馬蘭頭、竹節草、馬蘭菊、蟛蜞菊、魚鰍串、紅梗菜、日邊菊、田菊、毛蜞菜、紅馬蘭、馬蘭青、路邊菊、螃蜞頭草、蓑衣蓮、燈盞細辛、紅管藥、雞油兒、田蒿子、剪刀草、田茶菊、泥鰍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Kalimeris indica (L.) Sch.-Bep. [Aster indicus L.]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 1.《本草拾遺》:馬蘭,生澤旁。如澤蘭而氣臭。北人見其花呼為紫菊,以其似單瓣菊花而紫也,又有山蘭,生山側,似劉寄奴葉,無丫,不對生,花心微黃赤。亦大破血,皆可用。
  • 2.《中國醫學大辭》:馬蘭根露,馬蘭根蒸取之露也。辛涼無毒。散結清熱,破宿血,治痔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馬蘭的全草或根。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馬蘭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莖有匍枝。莖直立,上部有短毛,上部或從下部起有分枝。葉互生;基部漸狹成具翅的長柄;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3-6cm,稀達10cm,寬0.8-2cm,稀達5cm,先端鈍或尖,邊緣從中部以上具有小尖頭的鈍或尖齒,或有羽關裂片,兩面或上面具疏微毛或近無毛,薄質;上面葉小,無柄,全緣。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並排列成疏傘房狀;總苞半球形,徑6-9mm,長4-5mm;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倒披針形,長約2mm,內層倒披針長圓形,長達4mm,先端鈍或稍尖,上部草質,有疏短毛,邊緣膜質,具緣毛;舌狀花1層,15-20個,管部長1.5-1.7mm;舌片淺紫色,長達10mm,寬1.5-2mm;管狀花長3.5mm,管部長約1.5mm,被短毛。瘦果倒卵狀長圓形,極扁,長1.5-2mm,寬約1mm,褐色,邊緣淺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毛及短柔毛,冠毛長0.1-0.8mm,易脫落,不等長。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路邊、田野、山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呈細長圓柱形,着生多數淺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柱形,直徑2-3mm,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白色髓。葉互生,葉片皺縮捲曲,多已碎落,完整者展平後呈倒卵形、橢圓形或披針表,被短毛,有的於枝頂可見關狀花序,花淡紫色或已結果。瘦果倒卵狀長圓形、扁平,有毛。氣微,味淡微澀。

藥理作用

馬蘭乙醇提取液,注射於動特有鎮咳作用;並有抗驚劂及加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眼作用。對小鼠有弱的鎮痛作用[1]。

性味

味辛;性涼

歸經

歸肺;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創傷出血;黃疸;水腫;淋濁;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瘡;癰腫;丹毒;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

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 1.《綱目》:馬蘭治血與澤蘭同功。近人用治痔漏雲有效,春、夏取生,秋、冬取干者,不用鹽、醋,白水煮食,並飲其汁。或以酒煮,焙研糊丸,米飲服之,仍用煎水,入鹽少許,日日熏洗之。
  • 2.《本草正義》:馬蘭,最解熱毒,能專入血分,止血涼血,尤其特長。凡溫熱之邪,深入營分,及癰瘍血熱,腐潰等證,允為專藥。內服外敷,其用甚廣,亦清熱解毒之要品也。若謂其破宿血而生新血,則言之過甚矣。
  • 3.《日華子本草》:根、葉,破宿血,養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瘡,斷血痢,解酒疸及諸菌毒;生搗敷蛇咬。
  • 4.《綱目》:根、葉,主諸瘧及腹中急痛,痔瘡。
  • 6.《醫林纂要》:補腎命,除寒濕,暖子宮,殺蟲。治小兒疳積。
  • 7.《質問本草》:搗汁塗黃水瘡及無名腫毒。用葉同冬蜜搗勻,敷陽症無名腫毒,未潰者能散。
  • 9.《四川中藥志》:消食積飽脹及胸結氣脹,除濕熱,利小便,退熱,止咳嗽,解毒,治蛇傷。
  • 10.《雲南中草藥》:根:祛風散寒,止咳平喘。治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痹痛,小兒疝氣。
  • 11.《廣西藥植名錄》:清熱解表。治外感風熱。[2]

摘錄

中華本草

複方

  • ①治吐血:鮮白茅根四兩(白嫩去心),馬蘭頭四兩(連根),湘蓮子四兩,紅棗四兩。先將茅根、馬蘭頭洗淨,同入鍋內濃煎二、三次濾去渣,再加入湘蓮、紅棗入罐內,用文火燉之。晚間臨睡時取食一兩。(《集成良方三百種》)
  • ②治衄血不止:蟛蜞菊鮮葉一握。用第二次淘米水洗淨,搗爛取自然汁,調等量冬蜜加溫內服。(《福建民間草藥》)
  • ③治肺結核:蓑衣蓮根四錢。燉豬心肺服。(《雲南中草薊》)
  • ④治小兒熱痢:魚鰍串二錢,仙鶴草三錢,馬鞭草三錢,木通二錢,紫蘇二錢,鐵燈草二錢。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 ⑤治打傷出血:竹節草、早蓮草、松香、皂子葉(即柜子葉,冬用皮)。為末,搽入刀口。(《摘元方》)
  • ⑥治諸瘧寒熱:赤腳馬蘭搗汁,入水少許,發日早服,或入沙糖亦可。(《聖濟總錄》)
  • ⑦治傳染性肝炎:雞兒腸鮮全草一兩,酢漿草、地耳草、兗州卷柏各鮮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 ⑧治水腫尿澀:馬蘭菜一虎口,黑豆、小麥各一撮。酒、水各一盅,煎一盅,食前溫服,以利小水。(《簡便單方》)
  • ⑨治絞腸痧痛:馬蘭根葉細嚼,咽汁。(《壽域神方》)
  • ⑩治胃潰瘍、結膜炎:馬蘭鮮根二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⑾治喉痹口緊:馬蘭根或葉搗汁,入米醋少許,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開。(《孫一松試效方))
  • ⑿治咽喉腫痛:馬蘭全草一、二兩。水煎頻服。(《江西民間草藥》)
  • ⒀治乳癰:毛蜞菜葉搗爛敷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 ⒁治外耳道炎:馬蘭鮮葉搗汁滴耳。(《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⒂治急性睾丸炎:馬蘭鮮根二至三兩,荔枝核十枚。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 ⒃治疔瘡炎腫:蟛蜞菊鮮葉一握.洗淨和冬蜜搗勻塗貼,日換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 ⒄治纏蛇丹毒:馬蘭、甘草。擂醋搽之。(《濟急仙方》)
  • ⒅治腮腺癌:馬蘭頭根(白),野胡蔥頭各適量搗爛外敷。(《中草藥治腫瘤資料選編》)
  • ⒆諸瘧寒熱。用馬羊蘭搗汁,再加一點水,發病日早晨服。藥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 ⒇絞腸痧。用馬蘭根葉在口中細嚼,將汁咽下。
  • (21)打傷出血。用馬蘭、旱蓮草、松香、皂樹葉(冬日無葉,可用樹皮)共研細,搽入傷口。
  • (22)喉痹口緊。用馬蘭根(或葉)搗汁,加幾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郵,口自開。
  • (23)水腫尿澀。用馬半、黑豆、小麥,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藥一杯,飯前溫服。
  • (24)丹毒。用馬蘭、甘草,磨醋搽患處。
  • (25)痔漏。春夏取生馬蘭,秋冬取干馬蘭,白水煮食,連汁喝下。又方:馬蘭,酒煮,焙、研後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米湯送下。另用馬蘭煎水,加一點鹽。每天熏洗患處。

臨床應用

馬蘭鮮草4兩或干品2兩,洗淨後加水200毫升,煎煮過濾,濃縮至45毫升加糖及防腐劑.日服3次,每次15毫升,6天為一療程。治療328例,痊癒5例,顯效67例,好轉167例,無效89例,總有效率為72.9%。馬蘭的鎮咳作用較好,對祛痰、平喘、消炎也有一定效果。服藥後僅極少數在1~2天內出現上腹不適、胸悶、嘔吐等副作用。[3]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馬蘭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馬蘭中醫世家
  3. 馬蘭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