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哈茂德·艾哈邁德·內賈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出生 1956年10月28日
  塞姆南省加姆薩爾
國籍 伊朗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oud Ahmadi-Nejad),第9屆、10屆伊朗總統 。 1956年10月28日出生於伊朗德黑蘭市東南部加姆薩爾的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一名鐵匠 。大學時代,他就讀於德黑蘭工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並於1997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學位 。兩伊戰爭期間,曾在伊朗革命衛隊服役。成為革命衛隊特種兵司令。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年就步入政壇,曾任西南部庫爾德市市長顧問。20世紀90年代,他擔任西北部阿爾達比勒省省長。2003年4月當選為德黑蘭市市長。 2005年6月當選伊朗總統。2009年6月獲得連任。艾哈邁迪-內賈德在政治上堅持「維護伊斯蘭價值觀」的立場。作風低調、樸實親民、勤儉廉政,深得廣大普通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支持。 2013年8月總統任期屆滿後,艾哈邁迪-內賈德重新回到校園任職教授。 2017年4月12日,內賈德突然宣布參加新一屆總統選舉,並前往伊朗內政部進行了候選人註冊登記。20日,被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取消參選資格。

人物經歷

他無論從長相到氣質再到經歷都實在太普通,思想極端保守,下令男女必須分乘電梯,但他贏得了伊朗廣大窮人的心。 伊朗首都德黑蘭城西有一幢新建的普通公寓樓。2005年6月18日下午6時左右,在這幢連空調也沒有裝的公寓樓大廳里,擁擠着100多名各國記者,他們不停地擦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時不時抱怨兩聲,但怎麼也不願意離開自己占好的位置,到外面去吹吹風。幾天前還在拉夫桑賈尼那富麗堂皇的辦公室,與他對坐而談的CNN首席國際記者克里斯蒂娜·阿曼普,也包着一條花頭巾擠在前排,不停地用採訪本扇着風。

從默默無聞到一戰成名

艾哈邁迪-內賈德目前擔任德黑蘭市市長,在他宣布參加競選以後,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很多人眼裡,他是靠着和領袖哈梅內伊的密切關係才擠進了候選人的名單,而他所爭取到的,也只不過是個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說實話,人們有充分的理由不去注意他,他實在是太普通了。從長相到氣質再到經歷,他都實在沒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地方。在大選投票前所進行的各項民意測驗中,艾哈邁迪-內賈德的排名都是不前不後,像他這個人給大家的印象一樣,是一杯溫吞水。

然而這杯溫吞水卻在18日這天沸騰了。當天中午第一次公布階段性計票結果時,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得票總數上占據「坐三望二」的位置,此後,他逐漸縮小了與第二名卡魯比的差距,同時甩開了其他候選人。

很多新聞記者此時突然意識到,一旦艾哈邁迪-內賈德殺出重圍,可能自己連他的資料圖片都沒有。正焦急地查閱競選信息的時候,記者們忽然欣喜地發現,當天下午6點,在城西的那幢普通公寓樓里,就有一場艾哈邁迪-內賈德的記者招待會,於是紛紛拍馬殺到,一路好找自不待言。

從鐵匠之子到窮人代表

從小就不富裕的家庭背景使他養成了儉樸節約的生活習慣。甚至在擔任了德黑蘭市市長以後,他的衣食住行都與千百萬普通工人沒有區別。

19歲時,艾哈邁迪-內賈德考上了德黑蘭工業科技大學建設系,畢業後,他又曾兩度回母校深造,最終於1997年獲得了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學位,取得了專家治國的資本。

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年就步入政壇,曾做過西南部城市庫爾德市的市長顧問,此後逐步升遷,90年代初擔任過西北部阿爾達比勒省省長,任內連續三年評為國家模範省長。在這以後,他還擔任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特種部隊司令。由於對於他的經歷人們知之甚少,給人留下了神秘感,因此一度有傳言說他擔任過秘密警察,不過對此他並不承認。

2003年4月,艾哈邁迪-內賈德出任德黑蘭市市長。任內採取了一些花錢不多、但效果明顯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德黑蘭的交通狀況。同時,他又想方設法穩定了該地區的物價,獲得了市民的支持。

由於樸實親民、勤儉廉政,艾哈邁迪-內賈德深得廣大社會下層的支持和愛戴。可以說,廣大窮人是他的政治基礎。在競選中,他也一再承諾當選後要為窮人多謀福利,這為他爭取到了不少選票。

2005年6月當選伊朗總統。同年8月就職。

2009年6月,總統大選獲得62.63%選票,連任成功。但是,此次大選結果遭到了持續的抗議。截至2011年4月,內賈德及穆薩維雙方及各自的支持者就選舉結果仍爭論不休,有人認為選舉出現舞弊。多名伊朗政要缺席總統的就職儀式,前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前總統兼現任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及反對派領袖穆薩維均沒有參加總統就職儀式。反對派在網站及網誌號召支持者在就職儀式當天上街抗議。在總統就職當天,數百名防暴警察與反對派示威者在議會外對峙。伊朗國營電視台直播了艾哈邁迪內賈德就職宣誓的情況,內賈德又稱他會「維護國教、憲法及伊斯蘭革命體系」。

在對外政策上,艾哈邁迪-內賈德主張發展「公正的國際關係」,主張所有國家一律平等,伊朗願與世界上所有國家發展關係,特別是發展與周邊國家、伊斯蘭國家的關係。關於伊美關係,他認為,只要美國對伊朗採取敵視態度,伊朗就不會、也沒有必要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在核問題上,他強調伊朗擁有掌握和利用民用核技術的權利。他表示要堅決維護伊朗自己的利益和立場,絕不屈服於外來壓力,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他同時表示,伊朗沒有研製核武器的企圖,並願意與歐盟通過真誠的對話來解決矛盾和分歧。

2008年9月,艾哈邁迪-內賈德出席北京殘奧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2010年6月來華參加世博會伊朗館日有關活動。

政治立場

艾哈邁迪-內賈德作風低調、樸實親民、勤儉廉政,深得廣大普通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支持。在擔任德黑蘭市市長期間,他採取措施改善德黑蘭的交通狀況,並穩定了該地區的物價。

艾哈邁迪-內賈德屬於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的第二代。在政治上,他堅持「維護伊斯蘭價值觀」的立場。競選期間,艾哈邁迪-內賈德一再重申,一旦當選總統首先要做的就是切實維護國家法律和宗教習俗的尊嚴。在選舉中獲勝後,艾哈邁迪-內賈德發表聲明說,他將致力於建設一個「現代和進步」的伊朗,使伊朗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典範」。

在經濟上,艾哈邁迪-內賈德強調,國家資源不應當過分集中於政府手中,應當交給人民用於推動國家發展。他認為,目前伊朗對私有化的理解不全面,私有化並不意味着要出售國家財富。艾哈邁迪-內賈德還強調社會公正的重要性,認為社會公正問題應當是國家經濟發展計劃的核心。

在核問題上,他強調伊朗擁有掌握和利用民用核技術的權利。他表示要堅決維護伊朗自己的利益和立場,決不屈服於外來壓力。奉行強硬路線保守派。

自上台以來,艾哈邁迪-內賈德大幅增加政府開支,加大對邊遠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和對中低收入家庭補貼力度,贏得了部分民眾的支持。但在其執政期間,伊朗通貨膨脹率大幅上漲,2007年曾一度達到29%,物價上漲、失業率上升和住房緊張等問題比較突出。在外交上,艾哈邁迪-內賈德持強硬政策,拒絕在伊朗核問題上作出妥協,主張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的合法權利。

連任總統

2009年1月28日,內賈德的媒體顧問阿里·阿克巴爾·賈萬弗卡在接受採訪時說,艾哈邁迪—內賈德將參加6月舉行的總統選舉,謀求連任。賈萬弗卡說:「他自然會成為候選人……他將這麼做來完成自己的職責……將再次參選來看自己的項目取得成果。」 據賈萬弗卡介紹,艾哈邁迪—內賈德本次競選活動將與上次不同,上次競選時主要是向人民展示自己,而本次競選將向人民展示任總統期間取得的成就。[1]

潛在對手

艾哈邁迪—內賈德上次參選時得到了眾多窮人的支持。他當時的競選綱領包括反腐和更公平分發石油財富等。最近幾周,伊朗一些有影響的人物公開表達了支持他再次參選的立場。

伊朗總統可以連任一屆,但也可以在完成兩個連續任期後隔屆再選。某些改革派人物和保守派人物已表達了參選意向。

法新社說,接任艾哈邁迪—內賈德當德黑蘭市長的穆罕默德-巴吉爾·卡利巴夫被視為保守派的主要候選人,而改革派的前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被視為潛在候選人。前議長邁赫迪·卡魯比也是改革派,已宣布參選。

伊朗媒體報道說,前總理米爾·侯賽因·穆薩維也有可能參選。

接受質詢

伊朗議會於2012年3月14日上午開始就一系列政治和經濟問題質詢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內賈德因此成為33年來首次遭議會傳召的總統。

伊朗部分議員2月簽署一項動議,要求艾哈邁迪-內賈德就一系列政治和經濟領域的「違規」行為接受質詢。伊朗議會副議長穆罕默德-禮薩·巴霍納爾隨後公開宣布了這一動議。動議要求總統回答的「違規」問題包括:政府向德黑蘭地鐵項目撥款不足、未能實現伊朗2011年(截至2011年3月20日)國內經濟增長8%的目標、經濟改革計劃實施不力以及艾哈邁迪-內賈德抵制哈梅內伊要求重新起用情報部長穆斯利希的決定、對議會事務發表言論、在時任外長穆塔基出訪時突然將其解職等。

評價

伊朗能源儲量居世界第二,又扼守霍爾木茲海峽這一世界能源通道,加上伊朗是中東為數不多敢於對美國說「不」的國家,這使伊朗的安全威脅問題,遠比世界任何國家都要嚴峻得多。2005年內賈德上台執政時,小布什政府剛剛打完阿富汗伊拉克戰爭,並明顯將伊朗列為「下一個」打擊對象。美國軍方也制訂多個具體軍事打擊伊朗的計劃。當時伊朗的生存環境前所未有兇險。然而,由於內賈德「以鬥爭求和平」,八年下來,美國對伊朗動武的聲音日漸稀疏。換言之,伊朗的安全環境不是變壞了,而是變好了。西方經濟制裁,不過是奈何不得伊朗之後的「次優選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