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尾藻,屬馬尾藻科;我國常見的有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匍枝馬尾藻等。本屬的種類是提取褐藻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羊棲菜可藥用和食用。
馬尾藻(Scagassum),圓子綱,馬尾藻科。藻體多年生,分固着器、主幹、藻葉和氣囊四部分。固着器盤狀、圓錐狀或假根狀。主幹圓柱狀、扁圓或扁壓,長短不一,向四周輻射分支,分枝扁平或圓柱形。藻體扁平,多具毛窩。單生氣囊,氣囊自葉腋生出,呈圓形、倒卵形。雌雄同托或不同托、同株或異株。中國沿海均有分布,生長於中、低潮間帶岩石上。可提取褐藻膠、甘露醇,幼藻可食用和作飼料。常見種類有半葉馬尾藻等。
- 中文學名: 馬尾藻
- 拉丁學名: Scagassum
- 門: 不等鞭毛門
- 綱: 褐藻綱
- 目: 墨角藻目
- 科: 馬尾藻科
- 屬: 馬尾藻屬
生長習性
生長在低潮帶石沼中或潮下帶2米~3米水深處的岩石上,或中、低潮帶石沼中。
物種分布
馬尾藻已有250種,大多數為暖水性種類 ,廣泛分布於暖水和溫水海域 ,特別是印度-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亞。我國是馬尾藻主要產地之一,有六十種。盛產於廣東和廣西沿海,尤其是海南島與洲島和潿洲島。
形態特徵
褐藻的一屬。藻體分固着器和莖、葉與氣囊四部分。莖略呈現三棱形,葉子多是披針形。生近海里,能做飼料,又可用來制褐藻膠與綠肥。藻大多為大型,多年生,能區分為固着器和主幹、分枝和藻葉幾部分。固着器有盤狀和圓錐狀、假根狀等。主幹呈現圓柱狀,長短為不一,向四周輻射其分枝;分枝扁平或着圓柱形。藻葉扁平,多數具毛窩。具氣囊、單生、圓形、倒卵形或着長圓形。雌雄同托或着不同托、同株或異株 。生殖托扁平,圓錐形或紡錘形 。
藻體黃褐色,多細胞體。含大量墨角藻黃素。貯藏物質為褐藻澱粉和甘露醇。多海生。
本科特點:藻體有類似莖、葉的分化,具氣囊;生活史中只有單一獨立生活的二倍體世代。卵式生殖,卵囊內一般形成一個卵。
馬尾藻屬(SargassumC.Ag.)形態特點:藻體分為固着器、主幹和「葉」三部分。固着器盤狀或假根狀等;主幹圓柱狀,向四外分枝;「葉」扁平或棍棒狀,扁平葉在中央有中肋。從葉狀體的柄長出氣囊和生殖托。生中、低潮帶岩石或石沼中。
藻體分固着器、莖、葉和氣囊四部分。莖略呈三棱形,葉子多為披針形。生近海中,可做飼料,又可用來制褐藻膠和綠肥。藻多大型,多年生,可區分為固着器、主幹、分枝和藻葉幾部分。固着器有盤狀、圓錐狀、假根狀等。主幹圓柱狀,長短不一,向四周輻射分枝;分枝扁平或圓柱形。藻葉扁平,多數具有毛窩。具氣囊,單生 ,圓形,倒卵形或長圓形。雌雄同托或不同托、同株或異株 。生殖托扁平,圓錐形或紡錘形 。
分類學
科屬:藻類植物,屬褐藻門。圓子綱。墨角藻目。馬尾藻科,馬尾藻屬。
種類:中國是馬尾藻主要產地之一,有60種。
盛產於廣東、廣西沿海,尤其是海南島、洲島和潿洲島。生長在低潮帶石沼中或潮下帶2~3米水深處的岩石上。常見的種類有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匍枝馬尾藻等。本屬的種類是提取褐藻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羊棲菜可藥用和食用。
①海蒿子,主要產於黃渤海沿岸。主枝和分枝圓柱形,其上長有刺狀突起,尤其是幼枝特別明顯,下部藻葉明顯反。
②羊棲菜,主要產於福建和廣東東部沿海,藻體肥厚肉質,藻葉通常為棒狀,長匙形或線形,邊緣具鋸齒或缺刻,有時葉的頂端膨大形成囊狀。是重要的中藥材,也可食用。
③鼠尾藻,中國沿海都有生長,主幹較短3~5毫米長,常常密生鱗片狀小葉,或留下葉痕。枝上有縱向溝紋,溝紋常自葉的基部向下。
④匍枝馬尾藻,主要產于海南島。主幹圓柱形,表面具有瘤狀突起,頂生數條向下具有分枝的匍匐枝,主枝和分枝上密生小刺。
藥用價值
中醫常用海帶和海藻治療「瘰癘,散頸下硬核痛,腳氣浮腫和水腫」等病症。[1]
農用價值
利用海藻做肥料在國外已經有悠久的歷史,野生馬尾藻作為在中國南海海域大範圍生長的褐藻,其在中國的農業領域有着巨大的價值。1998年北京雷力農用化學有限公司從馬尾藻中提取多種有效物質用于海藻肥的生產加工,開創了中國海藻肥的先河,也將馬尾藻的農用價值正式體現出來。利用馬尾藻作為原料進行生產加工的雷力海藻肥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五大海藻肥生產商和供應商。中國的野生馬尾藻在世界農業的舞台上綻放越來越閃亮的光彩。
據研究現實,雷力生產的馬尾藻提取物中富含的多糖類物質、細胞激動素、嘌呤類物質等對植物的生殖生長可以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植物的抗逆抗病能力。同時對於部分蟲害可以起到趨避作用。
相關研究
1、馬尾藻多糖與多酚的提取及其活性研究:
以廣西北海潿洲島特有的馬尾藻為原料,探索了提取馬尾藻多糖及多酚的最佳工藝。並分別對他們進行免疫及體外抑菌實驗。 1.馬尾藻多糖的提取及免疫實驗 採用膠體磨機械破壁的方法對馬尾藻進行預處理,破壁時間2分鐘,80℃水浴10小時,過濾,離心,濃縮,用工業酒精沉澱出多糖,40℃真空乾燥得多糖製品,提取率為11.82%。小鼠免疫實驗表明,多糖劑量200mg/kg.d,400mg/kg.d,600mg/kg.d時對小鼠脾的重量顯著增加,P<0.05:當多糖劑量為400mg/kg.d,600mg/kg.d時對小鼠腋下淋巴結的重量顯著增加,P<0.05,對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加強有顯著影響,能明顯提高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提高吞噬指數α,P<0.05,並對巨噬細胞增生以及淋巴小結形成有明顯作用;當多糖劑量為600mg/kg.d時對肝增重也達到顯著水平,P<0.05。 2.馬尾藻多酚的提取分離、含量測定及抗菌活性檢驗 不同的乙醇濃度、體積數及提取時間對褐藻多酚提取率的影響,實驗表明:40ml65%乙醇提取2個小時對褐藻多酚的提取有顯著影響(p<0.05),測得馬尾藻中褐藻多酚的含量為7.777‰。採用紙片法對褐藻多酚的抗菌活性檢驗進行體外抑菌實驗,結果表明當紙片法的褐藻多酚的濃度為140.055微克/每張時,對沙門氏桿菌抑菌效果明顯,大腸桿菌次之,但對枯草芽孢桿菌抑菌效果不明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不敏感。
2、馬尾藻多糖對豬脾細胞免疫活性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影響:
採用MTT法測定不同濃度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對正常豬脾淋巴細胞體外增殖及其感染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徵病毒(PR RSV)後培養活性的影響,並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別檢測細胞培養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細胞介素2( IL-2)和γ干擾素(IFN-γ)的水平.試驗結果表明:25~400 μg·mL-1的SP能協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顯著促進T淋巴細胞體外增殖,400 μg· mL-1的SP顯著促進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細胞體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豬脾細胞體外培養不同時間段的NO分泌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不同濃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豬脾細胞體外培養分泌NO量,與病毒對照組比較,培養8h時200 μg· mL-1SP、12 h時100~400 μg·mL-1SP、24h時100 μg· mL-1和400 μg· mL-1SP均能顯著地促進NO分泌(P<0.05).400 μg· mL-1SP極顯著促進體外培養的豬脾細胞分泌IL-2( P<0.01),100 μg· mL-1和400μg· mL-1SP顯著促進PRRSV感染豬脾細胞IL-2和IFN-γ的分泌.結論:馬尾藻多糖通過促進豬脾細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來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營養成分
馬尾藻的營養成分含量隨馬尾藻的種類、生長海域等不同而有差異。馬尾藻中脂肪含量較低,但遠高于海帶和紫菜。馬尾藻中褐藻澱粉含量較高,經磺化後可得褐藻澱粉硫酸酯,可以代替肝素,具有抗高血脂和抗凝作用。馬尾藻的碳水化合物除褐藻澱粉外,主要含有褐藻膠、褐藻糖膠、半纖維素和纖維素等,其含量達60%左右,可作為高活性膳食纖維的優質原料。馬尾藻在氨基酸構成比例方面大部分氨基酸比較接近,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組成合理,氨基酸化學評分在80~88之間,遠高于海帶和紫菜,馬尾藻蛋白中的限制性氨基酸為賴氨酸,這與海帶、紫菜蛋白中的限制性氨基酸相同。馬尾藻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是某些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重果來源。馬尾藻可作為Ca、Fe、Zn和I很好的來源,並且馬尾藻中K含量明顯高於Na含量,有助於改善人體鉀鈉平衡的作用,對防止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義。馬尾藻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B族維生素含量最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