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嵬二首(李商隱組詩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嵬二首(李商隱組詩作品)

李商隱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馬嵬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兩首詠史詩,一為七絕,一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楊貴妃)的故事為抒情對象,詩中隱含作者對唐玄宗的強烈批評之意。

作品原文

【其一】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

【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字詞注釋

馬嵬(wéi),地名,楊貴妃縊死的地方。《通志》:「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二十五里。」《舊唐書·楊貴妃傳》:「安祿山叛,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帝不獲已,與貴妃訣,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

海外徒聞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外有仙山」意,指楊貴妃死後居住在海外仙山上,雖然聽到了唐王朝恢復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經不能再與玄宗團聚了。「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聽說。「更」,再,還有。「九州」,此詩原註:「鄒衍云:九州之外,復有九州。」戰國時齊人鄒衍創「九大州」之說,說中國名赤縣神州,中國之外如赤縣神州這樣大的地方還有九個。這句詩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楊貴妃死後,有方士說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見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但神仙傳說畢竟渺茫,不能給唐玄宗什麼安慰,所以說「徒聞」。

他生未卜此生休:陳鴻《長恨歌傳》:唐玄宗與楊貴妃曾於七夕夜半,「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執手各嗚咽。」但來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經完結了。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追述玄宗逃蜀時的情景。「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宵柝」,又名金柝,夜間報更的刁斗。「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衛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衛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計時的用具。

此日六軍同駐馬:是敘述馬嵬坡事變。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當時七夕笑牽牛:意思是說當年七月七日李、楊在長生殿夜半私語的時候,還以為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只能會面一次,不及他們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兩句嘲諷唐玄宗雖多年做帝,並不能長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終相守。「如何」,為什麼。「四紀」,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為一紀,此指玄宗實在位四十五年,將近四紀。「盧家莫愁」,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作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這裡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照。

作品譯文

【其二】

傳說,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們的今生緣分已盡,而來世尚且未知。相守與分離,有與誰知。回想明皇當年暫駐馬嵬,空聞金沱聲,不見宮室繁華,短短几夕間物是人非,斗轉星移。豈料玉顏已成空。胞兄不正,三軍怒斬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長生殿嗤笑牛郎織女的天。誰料,竟然連牛郎織女也不如。想來天子也不過如此,連自己心愛的人都無法保護。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作品鑑賞

【其一】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東平郡王、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從范陽起兵叛亂。范陽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屬燕國、冀州。「冀馬燕犀動地來」即是說此事件。犀,犀利,指刀劍兵器。逃難路上,六軍威迫唐玄宗下令縊死了「紅粉」楊玉環。公元758年初,玄宗也抑鬱而死。所以說他「自埋紅粉自成灰」。

楊貴妃佳人絕色,明皇認為她能「傾國傾城」,以至放心地「從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難來時只要玉環使個媚眼,就不愁安祿山不「傾馬傾人」,也就不必路經馬嵬倉皇逃難了。

【其二】

詩開首即說「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說故事而言。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說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嘆,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句承上鋪寫。「空聞」、「宵柝」,即未聞「宵柝」;「無復」、「報曉」,即不用「報曉」。此皆承上兩句「徒聞」、「未卜」之意,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此日」指貴妃賜死之日,「當時」指七夕相約之時。「六軍同駐馬」指禁軍譁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駐馬」了,幻滅成空。「七夕笑牽牛」,意為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議論深刻,筆鋒犀利。七八句以反詰語氣反襯作結。「紀」,歲星十二年一周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約為四紀。「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此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生活幸福。詩人借「莫愁」以寄託感慨。以「如何」來反問,暗含指責。

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鋒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一開頭夾敘夾議,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尋見楊妃的傳說,而用「徒聞」加以否定。「徒聞」者,徒然聽說也。意思是:玄宗聽方士說楊妃在仙山上還記着「願世世為夫婦」的誓言,「十分震悼」,但這有什麼用?「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婦關係,卻已分明結束了。怎麼結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