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風景)原圖鏈接來自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 的圖片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簡稱工大或UTM;馬來語: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是馬來西亞史上最悠久及聞名的專門教授工程與科技的國立大學,並提供各種工程與技術科系。此外,工大在校內不同的學院也提供教育科系、理科科系、管理科科系以及人力資源發展科系。工大可說是馬來西亞工程師及相關專業人士的主要來源,而工大校友會則在工程與科技相關領域的發展方面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1]

工大的20萬多學生當中,有超過25%是修讀碩士以及博士學位。自90年代起,來自亞洲鄰國、中東以及非洲的工大外國留學生也漸漸增加,尤其是修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留學生。工大畢業生也逐漸到世界各地的學術和專業機構發展。學校文憑受馬來西亞政府承認,教學以馬來文與英文為主,有圖書館,電腦設備,及足夠的宿舍讓學生住宿。

根據QS於2016年的大學排名,馬來西亞工藝大學的世界排名維持世界前250名,但比起往年,排名有所下降;在國內,由於馬來西亞國立大學世界排名直跌至第300名左右,促使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在馬來西亞國內排名第四名。

歷史

工大在1904年位於吉隆坡市議會大廈以技術班形式成立。1906年,該技術班已擴展為技術學校,並位於 Batu Lane Malay School,後來則搬遷至 Bukit Nanas 的博物館樓。

1925年,公共工程部在吉隆坡今日的敦辛班丹街(舊稱 十五碑街)開發了技術學校以訓練該部門以及土地與測量局的技術員工。1930年,吉隆坡技術學校以擴大為由,計劃搬遷到今日的萬達街(舊稱 High Street)的新校園。

該計劃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只能在1946年實行。這時,該學校已被命名為吉隆坡技術學院。當時,技術學員所提供的文憑科系包括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建築、城市與相去規劃、土地測量以及工料測量,每科系長達3年。新的技術學院的建設在1951年位於現在的士馬勒街(舊稱葛尼街)正式動土,並於1955年3月全面使用。1960年,該學院開始提供學士學位工程科系。修讀該科系的學生都得報考土木工程師協會以及英國機械工程師協會辦的專業工程師考試,而及格率令人鼓掌。

1967年,馬來西亞高等教育策劃委會決定在1969年起將技術學院升格為擁有大學資格的工藝學府。但這項計劃則在1971年大學與學院法令第6(1)條規之下接納成立國家科技學院之後,於1972年3月14日才落實。1975年4月1日,科技學院終於升格為現今的『馬來西亞工藝大學』。

大學與數國家的教育機構合作,並提供108碩士以及博士學位的工程和工藝科系。

院校

校園由主校區和分校區組成。主校區位於柔佛州新山市,占地1177公頃(17650畝);分校區位于吉隆坡市,占地18公頃(270畝),也稱為「城市校園[2]」。總校位於馬來西亞半島南部的柔佛州,新山市的距離有大約20公里,是當前全國的公立大學其中,繼博特拉大學之後,土地面積第二最大的公立大學。它相當靠近士乃國際機場

工大的分校則位於在吉隆坡的士馬勒街,並擁有0.18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專門提供文憑科系的分校。

基本設備

在工大總校就讀的學士生都必須住宿在校園內的宿舍。

工大也為殘障人士及學生提供硬體設施,以方便他們在校園內的走動及學習。

視頻

馬來西亞排名第一的大學——馬來亞大學 相關視頻

所填內容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特輯,如何申請?學校實力怎麼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