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燧

馬燧,人稱馬莊武、馬北平、馬司徒,生於河南郟縣,是唐朝中期名將。他年少時就精通兵法、善於謀略,歷任左武衛兵曹參軍、河陽三城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司徒、侍中等職,進封北平郡王;曾大敗田悅,解邢、洺之圍,大破李懷光,平定河中,與李晟一同繪像凌煙閣。馬燧著有《諭晉隰慈州檄》等作品,於795年病逝,追贈太尉(一作太傅),諡號「莊武」。

人物生平

馬燧的祖先從右扶風郡遷來汝州。祖父馬珉,官至左玉鈐衛倉曹。父親馬季龍,曾中舉明兵法科,豪爽擅長兵法,官至嵐州刺史、幽州經略軍使。 馬燧早年時,有次和幾個哥哥讀書,放下書嘆氣說:"國家將有難了,英雄應立功於世,平定天下,怎能辛辛苦苦當儒生呢!"馬燧儀表風度傑出,身長六尺二寸,沉着勇敢多智謀,博覽各種書籍,尤其擅長兵法。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派光祿卿賈循守范陽。馬燧勸賈循說:"安祿山背恩反叛,雖然攻陷了洛陽,定將被消滅。您為什麼不建稀世功勳呢?殺死他的將領向潤客、牛廷玠,抄他的老窩。安祿山向西不能打進關中,就會困在那裡被抓住,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賈循雖贊同這話,但未乘機定計,事情泄露了,安祿山派韓朝陽來請賈循。韓朝陽到了范陽,和賈循談話,暗地埋伏武士用弓弦勒死了他。馬燧逃出跑到西山,隱士徐遇把他藏了起來。一個月後,馬燧從小路來到平原郡。平原郡失守後,他又逃到魏郡。

唐代宗寶應(762年-763年)年間,澤潞節度使李抱玉任命他為趙城縣尉。 這時回紇大軍歸國,倚仗幫助收復洛陽的功勞,胡作非為,有時擄掠路過處的倉庫糧食,供應飯食稍不滿意,隨便殺人。李抱玉準備了供給品,下屬都不敢去送,馬燧自薦請求主持驛館事務。 等回紇軍來了,就先給主帥送禮,和他約定紀律,回紇軍就授給馬燧令旗做標誌,命馬燧殺死違令者。馬燧用死刑犯人在身邊侍侯,稍不聽令,就殺死他們。回紇兵看了害怕,軍隊從這裡走過,沒有人敢侵害擄掠。李抱玉更加賞識他。

馬燧就勸李抱玉說:"近來和回紇人談話,我了解了他們的情況。現僕固懷恩倚功結黨,李懷仙、張忠志、薛嵩、田承嗣分守各地,都是僕固懷恩的主意,他的兒子仆固瑒佻勇不義(輕佻、驍勇又不忠)。依我看來,一定會侵占太原、西山叛亂,您應多做準備。"不久,僕固懷恩果然和太原都將李竭誠同謀,想奪取太原,主帥辛雲京察覺了這事,殺了李謁誠,守城自衛,僕固懷恩派他的兒子仆固瑒領兵包圍了太原。

當初,回紇軍北行歸國,派他們的將領安恪、石常庭領兵幾百名和招募投靠的幾千人守河陽,從洛陽搶來的珍寶,都存放在河陽。這時,僕固懷恩派薛嵩從相州、衛州送糧並切斷黃河渡口。李抱玉命馬燧到薛嵩處勸說,薛嵩就和僕固懷恩斷絕了關係聽從朝廷。朝廷於是任命馬燧為左武衛兵曹。

馬燧此後歷任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營田判官。不久後,又升任秘書少監、兼任殿中侍御史,改任節度判官、承務郎,升任鄭州刺史。他勉勵督促農耕,統計戶數,每年收稅一次,人們都認為方便。

大曆四年(769年),馬燧改任懷州刺史。懷州遭遇兵荒之後,適逢當年發生夏旱,人們不能種莊稼,馬燧努力改善政務,將領官吏有父母的,馬燧就登門問候,安葬野地未埋的屍骨,減輕賦稅。到秋天,州內長出了野穀子,百姓多半靠這度災。

李抱玉移任駐守鳳翔。因汧陽有邊患,任命馬燧為隴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隴州西部有條路,寬兩百多步,上通高山,山和吐蕃相對,吐蕃每次入侵,都從這裡出來。馬燧巡視地形,壘石栽樹堵住這路,下面修了兩處門,又修有望樓,八天就修成了。碰到李抱玉入朝,就和馬燧一同前往。很久以後,唐代宗聞知了馬燧的能幹,召見了他,封為商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防禦水陸運使。

主要成就

馬燧少時博覽群書,又攻兵書戰策,多謀略。安史之亂爆發時,曾勸范陽留守賈循倒戈,事泄逃脫。建中二年(781年),奉詔討魏博叛將田悅。馬燧先斬田悅部將楊朝光,又於臨洺大破田悅。貞元元年(785年),率軍連敗李懷光,平定河中。 貞元二年(786年),吐蕃寇邊,馬燧率軍出擊。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馬燧的作品一篇:《諭晉隰慈州檄》。

人物評價

渾瑊:予嘗謂馬公用兵與予不相遠,但警怪累敗田悅;今觀其行兵料敵,吾不迨遠矣! (《舊唐書》引)

尚結贊:唐之名將,李晟與馬燧、渾瑊耳,不去三人,必為我憂。 (《舊唐書》引)

李泌:李晟、馬燧有大功於國,聞有讒之者,雖陛下必不聽,然臣今日對二人言之,欲其不自疑耳。 (《資治通鑑》引)

鄭叔規:公(馬炫)介弟司徒、兼侍中、北平郡王以宏略靖寇,虐以大猷,輔□□化,出為上將,入踐元台。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兵部尚書上柱國漢陽郡公贈太子少保馬公墓志銘》)

權德輿:①太傅英郎特達,剛方中正。體苞五常,致其用以贊皇極;國有二柄,壯其猷以合神武。終始盛烈,為唐宗公。 (《司徒兼侍中上柱國北平郡王贈太傅馬公行狀》)②勤勞王家,功德茂盛。其謀猷合於君,其忠利加於人,用登公相,以殿邦國。 (《司徒兼侍中上柱國北平郡王贈太傅馬公行狀》)

王夫之:德宗抑有李晟、渾瑊、馬燧之赤心為用,故李懷光雖叛不敢逼上而屏跡於河中。 (《讀通鑑論》)

朱軾:燧沉勇多算,善誓師,能得人死力。故所向未嘗挫衂,與李晟共享大名,遭時眷,宜矣。史以與抱真交惡及不禽田悅、信吐蕃為燧惜,亦《春秋》責備賢者意乎?然抱真睚眥,聞晟一言,即和好如初,此不足為盛德累。田悅有河朔群助,未易輕取。奉天忽狩,詔趣還軍。謂力所能而故縱,燧何至於此極也?輕信吐蕃,乃其一時之悞,亦尚結贊狡黠計去三賢之計深,君子當原燧之心而諒之。 (《史傳三編》)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孫臏、吳起、白起、耿弇、楊素、慕容紹宗、李光弼、馬燧等,才將也。 (《儲將才論》)

蔡東藩:若夫李晟、渾瑊、馬燧,為唐德宗時三大名將,晟知吐蕃之難信,不宜與和,而瑊與燧皆未曾料及,是晟之智燭幾先,固非二人所可逮者。 (《唐史演義》)

軼事典故

據《舊唐書》記載:馬燧逝世前,司天台多次報告出現熒惑太白犯太微上將(火星金星移近太微垣大星)的異象,過了一月後,馬燧果然去世。

史料記載

《司徒兼侍中上柱國北平郡王贈太傅馬公行狀》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兵部尚書上柱國漢陽郡公贈太子少保馬公墓志銘》

《舊唐書· 列傳八十四·馬燧渾瑊傳》

《新唐書· 列傳第八十·馬渾》

《史傳三編·卷二十六·名臣傳十八》

《欽定續通志·卷二百五十二·列傳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