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爾·普魯斯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是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意識流文學的先驅與大師。也是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普魯斯特出生於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自幼體質孱弱、生性敏感、富於幻想,這對他文學稟賦早熟起了促進作用。中學時開始寫詩,為報紙寫專欄文章。後入巴黎大學和政治科學學校鑽研修辭和哲學,對柏格森直覺主義的潛意識理論進行研究,嘗試將其運用到小說創作中,可以說柏格森、弗洛伊德成了他一生文藝創作的導師。1984年6月,法國《讀書》雜誌公布了由法國、西班牙、聯邦德國、英國、意大利王國報刊據讀者評選歐洲十名"最偉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魯斯特名列第六。
馬塞爾·普魯斯特 | |
---|---|
馬塞爾·普魯斯特 | |
原文名 | Marcel Proust |
出生 |
法國 巴黎 | 1871年7月10日
國籍 | 法國 |
職業 | 演員 |
知名作品 | 《追憶逝水年華》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馬塞爾·普魯斯特
外文名稱 Marcel Proust
國籍 法國
出生地 法國 巴黎
出生日期 1871年7月10日
逝世日期
1922年11月18日
職業 作家
畢業院校 巴黎大學
代表作品 《追憶逝水年華》
個人經歷
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年7月10日出生在巴黎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父親為保健醫生,母親是證券經紀人的女兒,猶太血統。普魯斯特自幼體弱多病,生性敏感,富有幻想,10歲時得哮喘病,拖累終生。中學畢業後入巴黎大學文理學院法律系,聽過柏格森的哲學課,深受影響。不久,開始涉足上流社會,出入文藝沙龍,與文學藝術界的名流廣泛接觸,成為一個舉止溫文爾雅的時髦青年。1892年,與亨利·巴比塞等青年合辦《宴會》雜誌,1895年獲得學士學位後在一家圖書館任職。1882至1889年,普魯斯特在巴黎貢多塞中學求學。這是一所大資產階級子弟聚集的學校,他交遊較廣,並開始進入社交界,與作家法朗士和其他一些文學界名流相識,因而進入聖日耳曼區古老貴族世家的沙龍。
這時期普魯斯特開始寫作,向雜誌投稿。1896年,將各處發表的紀事、隨筆、故事等匯編成第一部作品《歡樂與時日》出版。1896至1899年,寫作自傳體小說《讓·桑德伊》,未完成,直到1952年由後人根據手稿整理髮表。少年和青年時代,普魯斯特熱衷於出入交際場所。但他注意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磨練分析批判能力。他後來的作品基本取材於這個時期的經歷。1900至1906年左右,他翻譯、介紹了英國藝術評論家羅斯金的作品。羅斯金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他相信直覺勝於對客觀事實的分析。1903至1905年,普魯斯特的父母先後去世。從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時發作,只能閉門寫作。1908至1909年間,寫過一篇闡述美學觀點的論文《駁聖伯夫》,生前未發表,直到1954年才發表手稿的片斷。論文主要批駁聖伯夫的文藝批評方法,認為文藝作品和作者個人不宜聯繫過於密切。
在寫作《讓·桑德伊》和《駁聖伯夫》的同時,普魯斯特開始構思長篇巨著《追憶似水年華》,從1906年開始寫作,到1913年,全部布局輪廓已定,分7大部分,共15冊。1912年下半年,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完成了第一卷《逝去的時光》(後改名為《去斯萬家那邊》)和第二卷《尋回的時光》(後成為第七卷)的初稿,總的書名是《心靈的間歇》,法文的字面意思是"心跳間歇性停頓"。1913年3月,在遭到屢次退稿之後,他把書稿交給格拉塞出版社自費出版,先墊付1750法郎。到了5月,他在拿回校樣的時候,把書名改成了《追尋逝去的時光》,與此同時,他將兩卷分別命名為《去斯萬家那邊》和《蓋爾芒特家那邊》。1913年11月8日,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終於出版。 1919年,小說《追憶似水年華》第2部《在少女們身旁》由卡里瑪出版社出版,並獲龔古爾文學獎,作者因而成名。1920至1921年發表小說第3部《蓋爾芒特家那邊》第1、2卷;1921至1922年發表第4部《索多姆和戈摩爾》第1、2卷。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終於在逝世前將作品全部完成。作品的後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女逃亡者》(1925)和第7部《重現的時光》(1927),是在作者死後發表的。
人物影響
1871年7月10日出生的馬塞爾·普魯斯特是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把自己的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傾注在《追憶逝水年華》中。他於1896年出版《歡樂與時日》,後來翻譯英國藝術評論家拉斯金的著作《亞眠的聖經》與《芝麻與百合》,作品《讓·桑德伊》、《駁聖伯夫》,撰寫一些評論拉斯金及同代藝術家的文章。其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將高度敏感性與高度精神性融為一體,表現出小說創作的新觀念和新技巧,突破了小說寫作的傳統模式,呈現了一個由感官展開的色彩斑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