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連鞍, 分布於廣西、雲南;越南和緬甸、泰國也有。 生于山野坡地、山谷疏林中或路旁灌木叢中。有毒,但又可作為藥材。葉和種子有毒,據廣西上思、東興等地反映,誤食其種子和葉引起頭暈、腹痛和腹瀉。
- 中文學名: 馬連鞍
- 界: 植物界
- 種: 馬連鞍
- 分布區域: 廣西、雲南;越南和緬甸、泰國也有。
- 別名: 南苦參、古羊藤、虎陰藤
- 花 期: 6—7月
- 果 期 :8月至翌年3月。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具乳汁;莖褐色,有皮孔,葉、花梗、果均密被棕黃色絨毛;老時被毛漸脫落;根圓柱狀,彎曲,有瘤狀突起和縱皺紋。葉對生,倒卵形至闊橢圓形,長7—15cm,寬3—7cm,中部以上較寬,側脈羽狀平行。聚傘花序腋生,花冠外面黃綠色,內面黃紅色,副花冠較長。瞢莢果叉生,圓柱狀,長7—12cm;種子頂端具白絹質種毛。
分布範圍
廣西、雲南;越南和緬甸、泰國也有。
主要價值
可外用治毒蛇咬傷和爛瘡等;根供藥用,可治痢疾、濕熱腹瀉、慢性腎炎[A—8]。[1]
傳說故事
從前,有一位朝廷官員,化裝巡視南疆。他單人匹馬在烈日下行走,忽覺暑熱難忍,腸胃不適,便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雙手捂腹,發出低沉的呻吟。一位老獵人看了,便拔出腰刀,從山坡上挖來一些草根,讓病人服用,病情立即減緩,二袋煙工夫,就能站立起來。獵人要他續服二天,果然康復如常。為感大恩,官員將馬和馬鞍一併送給了獵人。老獵人為了紀念這份厚禮,給這草藥取名為馬連鞍。官員把馬連鞍草藥帶回京城,繪圖刻文,廣為宣傳。當然,這只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