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鈴薯黑脛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鈴薯黑脛病


馬鈴薯黑脛病
原圖鏈接

馬鈴薯黑脛病是由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馬鈴薯黑脛亞種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該病從苗期到生育後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植株莖基部和薯塊。

馬鈴薯黑脛病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等馬鈴薯產區都有不同程度地發生。發病率輕者2-5%,嚴重可達40-50%,在田間經常造成缺苗斷壟及塊莖腐爛,貯藏時若窖溫偏高則易引起爛薯。

馬鈴薯黑脛病的防治方法有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選用無病種薯、及時摘除病株、加強入窖管理以及化學防治(藥劑浸泡種薯、藥劑噴霧)。

基本信息

中文名:馬鈴薯黑脛病

外文名:Potato black leg

別 名:馬鈴薯黑腳瘟、馬鈴薯黑腳病、馬鈴薯莖基病

為害作物:馬鈴薯

危害部位:莖基部、薯塊

馬鈴薯黑脛病
原圖鏈接

病 原: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馬鈴薯黑脛亞種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莖和薯塊,從發芽到生長後期均可發病。

(1)、薯塊:薯塊染病由臍部開始,呈放射狀向髓部擴展,病部黑褐色或黑色,橫切檢查維管束呈黑褐色點狀或短線狀,用手擠壓皮肉不分離。病輕時,臍部只呈黑點狀,乾燥時變硬、緊縮;但在長時間高濕度環境中,薯塊變為黑褐色,腐爛發臭,嚴重時薯塊中間爛成空腔。

(2)、幼苗:幼苗染病一般在株高15~18cm時出現症狀,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衰弱,節間縮短,病株易從土中拔出,撥出後莖基部往往帶有母薯腐爛物。發病部位莖稈常常自動開裂,橫切莖可見維管束為褐色,並分泌出大量的臭味粘液;同時葉片上卷,褪綠黃化,莖部變黑,萎蔫而死。如果病害發展較慢時植株逐漸枯萎,結果部位上移,易長氣生塊莖。[1]

傳播途徑

種薯帶菌,土壤一般不帶菌。病菌先通過切薯塊擴大傳染,引起更多種薯發病,再經維管束或髓部進入植株,引起地上部發病。田間病菌還可通過灌溉水、雨水或昆蟲傳播,經傷口侵入致病,後期病株上的病菌又從地上莖通過匍匐莖傳到新長出的塊莖上。貯藏期病菌通過病健薯接觸經傷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

發病條件

窖內通風不好或濕度大、溫度高,利於病情擴展。帶菌率高或多雨、低洼地塊發病重。病害發生程度與溫濕度有密切關係。氣溫較高時發病重,高溫高濕,有利於細菌繁殖和危害。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對發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溫低,植株生長緩慢,不利於寄主組織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於細菌繁殖、傳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塊發病嚴重。[2]

形態特徵

菌體短杆狀,單細胞,極少雙連,周生鞭毛,具莢膜,大小1.3~1.9×0.53~0.6(um),革蘭氏染色陰性,能發酵葡萄糖產出氣體,菌落微凸乳白色,邊緣齊整圓形,半透明反光,質粘稠。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馬鈴薯黑脛亞種適宜溫度10~38℃,最適為25~27℃,高於45℃即失去活力。

侵染循環

病原帶菌種薯和田間尚未完全腐爛的病薯是初侵染源,土壤不帶菌。病原從傷口侵入,用刀切種薯是傳播的主要途徑。種蠅的幼蟲及線蟲可在塊莖間傳病,田間病菌也可通過灌溉水或雨水傳播,從傷口侵入。帶菌種薯播種後,在適宜條件下,細菌沿維管束侵染塊莖的幼芽,隨着植株的生長,再侵入根、莖、匍匐莖和新結塊莖。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如克新一號等品種。避免種植易感染的品種,如早熟白,292-20(多子白)、西北果及原薯四號等品種。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安排播種期,儘量早播種,早出苗,幼苗生長期避開高溫高濕天氣。薯田要開深溝,耙高畦,雨後及時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科學施肥,施足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及時培土,要進行1-2次高培土,防止薯塊外露。

選用無病種薯:①整薯播種:為了避免切刀傳染,採用小整薯播種,可大大減輕危害。小整薯播種比切塊播種減輕發病率50-80%,提前出苗率70-95%,增產2-3成。但小整薯要用上一年從大田中選擇無病且農藝性狀好的種薯,收穫時單收單藏,或用從無病區調入的種薯。選用健薯,汰除病薯。②切刀消毒:該病容易通過切刀進行傳染,所以在切薯時要做好切刀消毒。操作時準備2把刀、1盆藥水,在淘汰外表有病狀的薯塊基礎上,先削去薯塊尾部進行觀察,有病的淘汰,無病的隨即切種,每切一薯塊換一把刀。消毒藥水可用5%石炭酸、0.1%高錳酸鉀、5%食鹽開水和75%酒精。切塊用草木灰拌種後立即播種。

及時摘除病株:發現病株應及時全株拔除,集中銷毀,在病穴及周邊撒少許熟石灰。後期病株要連同薯塊提前收穫,避免同健壯植株同時收穫,防止薯塊之間病害傳播。對留種田最好細心摘除病株,以減少菌源。

加強入窖管理:種薯入窖前要嚴格挑選,入窖後加強管理,窖溫控制在1-4℃,防止窖溫過高,濕度過大。

化學防治

藥劑浸泡種薯:該病病原存在於維管束中,一般藥劑很難殺死薯塊內部的病菌。藥劑浸泡種薯,可用0.05-0.10%春雷黴素溶液浸泡種薯30分鐘或0.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薯20-30分鐘,然後取出晾乾播種。

藥劑噴霧:發病初期可用100毫克/千克農用鏈黴素噴霧,也可選用40%可殺得600-800倍液防治,或用20%喹菌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灑,或20%龍克菌600倍液噴灑,或用40%世泰兼治馬鈴薯晚疫病,也可用波爾多液灌根處理。


== 相關視頻 ==hhttps://v.qq.com/x/page/d0111bbp5bm.htmll

細君沙馬鈴薯黑脛病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