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駐波是中國海洋地質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駐波是自然界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水波、樂器發聲、樹梢震顫等都與駐波有關。駐波是物理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駐波是一種常見的物理現象。各種樂器的發聲原理都是和駐波相關的。比如常見的弦樂器和管樂器分別是利用了弦上的駐波和管中的駐波進行發聲。由於駐波應用的廣泛性,國外的很多高中物理教材都把關於駐波的理論和應用列入其中。比如國際高中文憑課程(IBDP)和英國高中課程(A'level)。
兩列沿相反方向傳播的振幅相同、頻率相同的波疊加 時形成的波叫做駐波。那麼,怎樣得到兩列沿相反方向傳播的波,而且這兩列波的振幅和頻率都相同呢?在實踐中一般是利用了波的反射。比如說弦上的駐波,當聲波傳播到固定端時會發生反射,反射波與入射波傳播方向相反,振幅和頻率都相同。因此,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疊加形成駐波。對於管中的駐波,當聲波傳播到閉口端時同樣發生反射,入射波和反射波疊加形成駐波。由於弦的固定端和管的閉口端相當于波在傳輸過程中遇到的障礙物,因此對于波在弦的固定端和管的閉口端發生反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然而,對於管中的駐波,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兩端開口的管中形成的駐波。這樣一來,駐波的形成原理解釋為波源在一個開口端發生振動產生入射波。入射波傳播到另一個開口端時發生反射,入射波和反射波疊加形成駐波。
入射波(推進波)與反射波相互干擾而形成的波形不再推進(僅波腹上、下振動,波節不移動)的波浪,稱駐波。駐波多發生在海岸陡壁或直立式水工建築物前面。緊靠陡壁附近的海水面隨時間雖作周期性升降,海水呈往複流動,但並不向前傳播,水面基本上是水平的,這就是由於受岸壁的限制使入射波與反射波相互干擾而形成的。波面隨時間作周期性的升降,每隔整數個半個波長就有一個波面升降幅度為最大的斷面,稱為波腹;當波面升降的幅度為0時的斷面,稱為波節。相鄰兩波節間的水平距離仍為半個波長,因此駐波的波面包含一系列的波腹和波節,腹節相間,波腹處的波面的高低雖有周期性變化,但此斷面的水平位置是固定的,波節的位置也是固定的。這與進行波的波峰、波谷沿水平方向移動的現象正好相反,駐波的形狀不傳播,故名駐波。當波面處於最高和最低位置時,質點的水平速度為零,波面的升降速度也為零;當波面處於水平位置時,流速的絕對值最大,波面的升降也最快,這是駐波運動獨有的特性。
參考文獻
-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搜狐,2020-09-11
- ↑ 字體的演變:篆書,搜狐,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