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騎車記(趙雄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騎車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騎車記》中國當代作家趙雄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騎車記

昨天,在網絡平台讀了一篇文章《騎車記》,感觸很深,引發了情感共鳴,也勾起了自己與騎車有關的記憶。從童年童趣到讀書求學,從工作生活到婚姻家庭,都能找到自行車的影子。回想起來,一幕幕往事像一壇陳年老酒,沁人心脾,溫熱心頭。一輛自行車,陪着我們一起長大,伴隨我們一路走來。車輪上承載着甜苦笑淚滾滾向前,漸行漸遠,留下了一串串珍貴而令人難忘的回憶。

從我記事起,家裡就有一輛八成新的飛鴿牌自行車,是供父親上班騎的。父親每次騎車回來,總是先把車子擦拭乾淨,再推回家裡,倍加珍惜。這是家裡最大的財產和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到了過年走親戚的時候,父親才載着我和哥哥。每次我總是坐在橫樑上,雙手緊握着冰冷的車把,每當下大坡的時候,我就害怕極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後來,在我的請求下,父親在廟前的大院子裡教我學騎車。先是讓我學習跨車,跨車就是雙手緊握着車把,一隻腳踏在踏板上,一隻腳用力蹬地後迅速抬起來,車子就會滑行一段。車子停下後,再蹬地,再滑行,就這樣轉來轉去,逐漸找到了竅門,能夠保持車子平衡,不再摔倒。接下來就是父親在後面扶着車子,讓我坐在車座上,蹬車前行,先是蹬半圈,重點練習手腳配合,眼睛看着前面,身體協調一致,如何轉彎。摔倒過,幸好都是土院子,並無大礙,爬起來繼續練習。學習差不多了,就去偏僻人少的土路上騎行,適當加快速度,保持穩定。自己學會了騎車, 不必再對別人羨慕不已。自己騎車神氣十足,心情舒暢。一會兒去這,一會兒去哪,方便快捷。

人生中有許多第一次,而第一次的經歷往往都是令人難忘的。而我第一次騎車去了村邊的公路上,就闖禍了。記得當時正好是小麥成熟的季節,村民們收割小麥後,鋪在公路上打麥。公路中間鋪了厚厚的一層小麥,只有路兩邊可以騎車通過。我騎車穿行,一不留神就壓到了路邊的一個簸萁上,壓壞了。是石板上村的一位村民的,他把我喊停,扣下了我的自行車,讓我回家拿錢賠償。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心裡充滿自責和悔恨,沒敢告訴家人,不情願地拿出了自己積攢下來的鎖在抽屜里的二十塊錢去給了人家,此事才算了結。

在我上初中讀書求學的時候,家人給我從太原舊自行車市場花了六十塊錢買了一輛大鏈盒二六自行車,放在客車頂部運回來。從此,它就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夥伴。後來去縣城讀書,仍然是這輛自行車陪伴我度過了三年的讀書求學路,往返一次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每周回家一次。

2001年參加工作以後,花了三百塊錢在縣城買了一輛銀色的彎梁自行車,騎行舒適,方便快捷。心想着,騎壞了以後再買一輛新的自行車。沒過幾年,摩托車一時興起,我就在學校的操場上,在一個做飯師傅的指導下很快學會了騎摩托。記得第一次騎摩托是去了一個朋友家有事,臨走時剛從大門出來騎到一個拐彎處,想臨時停下來說句話,結果一腳踩空,失去重心,連人帶車掉下排水渠里。幸好身體並無大礙,爬起來以後,就是摩托車不打火了,費勁巴力也蹬不着,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才重新啟動。

安全騎行,警鐘長鳴。由於自行車是公路上的弱者,而且騎行過程中隨意性大,再加上沒有喇叭和信號燈,所以要小心謹慎,文明騎行,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尤其是轉彎、橫穿馬路和過十字路口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做到寧讓三分,不搶一秒,一定要停下來看清楚再過去。身邊慘痛的教訓不勝枚舉,切忌麻疲大意,心存僥倖,一旦發生危險,追悔莫及。

自行車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曾經帶給我們無限可能。隨着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變化,人們生活富裕了,普通自行車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電動車和小轎車。但是騎車的那段時光總是讓我們難以忘懷。[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