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允 | |
---|---|
高允 | |
原文名 | Yun Gao |
出生 |
390年 渤海蓨縣 |
逝世 | 487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高令公 |
職業 | 演員 |
知名作品 |
《塞上翁詩》 《代都賦》 《北伐頌》 《公羊釋》 |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學家。
個人經歷
高允少年喪父,大器早成,氣度非凡,初為郡功曹。
神麚四年(431年),為中書博士,遷中書侍郎,參修國記,教導太子。 文明太后稱制,拜中書令[1]、封咸陽公,加號鎮東將軍。出為散騎常侍、征西將軍、懷州刺史。 高允歷仕五朝。
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年九十八,追贈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將軍,諡號文
國史之獄,誠實免罪
崔浩與高允同修《國書》,同獲重罪,而高允以誠相對,雖太子從旁為允開脫,允更據實陳述。再看崔浩煌恐不知所對,只承認有「受賦」事。高允的光明磊落,與同僚死生榮屏共處,和崔浩構陷他人有天淵懸殊的差別[2]。游雅也有一段中肯的評論:「高子內文明而外柔弱」 ;崔浩說:「高生豐才博學,一代佳士」[3]。
高允的人品確實好;另一方面,自從鮮卑拓跋族進入中原後,他們首先選擇中原一流大族如崔盧李鄭王作為自己主要的合作對象,而渤海高氏這樣低一等的世族便不被重用。
崔浩等一流高門大族被誅滅,是鮮卑貴族與漢族大族矛盾尖銳化的表現氣並不符合北魏統治者鞏固在中原統治的長遠利益。
於是,高允作為漢族人士的代表得到了文成帝的重用,升任中書令[4]。
詩作品
羅敷行
邑中有好女,姓秦字羅敷。巧笑美回盻,鬢髮復凝膚。
腳著花文履,耳穿明月珠。頭作墮馬髻,倒枕象牙梳。
姌姌善趨步,袒袒曳長裾。王侯為之顧,駟馬自踟躕。
王子喬
王少卿。王少卿。超升飛龍翔天庭。遺儀景。雲漢酬。
光騖電逝忽若浮。騎日月。從列星。跨騰入太。廓逾杳冥。
尋元氣。出天門。窮覽有無窮道根。
答宗欽詩
湯湯流漢,藹藹南都。載稱多士,載耀靈珠。邈矣高族,代記丹圖。
啟基郢域,振彩涼區。
吾生倜儻,誕發英風。紹熙前緒,奕世克隆。方圓備體,淑德斯融。
望傾群雄,響振華戎。
響振伊何,金聲克著。匡贊西藩,拯厥時務。放志琴書,恬心初素。
潛思淵渟,秀藻雲布。
上天降命,祚鐘有代。協耀紫宸,與乾作配。仁邁春陽,功隆覆載。
招延隱叟,永貽大賚。
伊余櫟散,才朽質微。遭緣幸會,忝與樞機。竊名華省,廁足丹墀。
愧無熒燭,少益天暉。
明升非諭,信漸難兼。體卑處下,豈曰能謙。進不弘道,退失淵潛。
既慚朱闕,亦愧閭閻。
史班稱達,楊蔡致深。負荷典策,載蹈於心。四轍同軌,覆車相尋。
敬承嘉誨,永佩明箴。
遠思古賢,內尋諸己。仰謝丘明,長揖南史。遐武雖存,高蹤難擬。
夙興夕惕,豈獲恬止。
時之圯矣,靈運未通。鳳馬殊隔,區域異封。有懷西望,路險莫從。
王澤遠灑,九服來同。
有昔平吳,二陸稱寶。今也克涼,吾生獨矯。道映儒林,義為群表。
我思與之,均於紵縞。
仁乏田蘇,量非叔度。韓生屢降,林宗仍顧。千載曠游,遘茲一遇。
藻詠風流,鄙心已悟。
年時迅邁,物我俱逝。任之斯通,擁之則滯。結駟貽塵,屢空亦敝。
兩聞可守,安有回賜。
詩以言志,志以表丹。慨哉刎頸,義已中殘。雖曰不敏,請事金蘭。
爾其勵之,無忘歲寒。
詠貞婦彭城劉氏詩
兩儀正位,人倫肇甄。爰制夫婦,統業承先。雖曰異族,氣猶自然。
生則同室,終契黃泉。
封生令達,卓為時彥。內協黃中,外兼三變。誰能作配,克應其選。
寔有華宗,挺生淑媛。
京野勢殊,山川乖互。乃奉王命,載馳在路。公務既弘,私義獲著。
因媒致幣,遘止一暮。
率我初冠,眷彼弱笄。形由禮比,情以趣諧。忻願難常,影跡易乖。
悠悠言邁,戚戚長懷。
時值險屯,橫離塵網。伏鑕就刑,身分土壤。千里雖遐,應如影響。
良嬪洞感,發於夢想。
仰惟親命,俯尋嘉好。誰謂會淺,義深情到。畢志守窮,誓不二醮。
何以驗之,殞身是效。
人之處世,孰不厚生。心存於義,所重則輕。結憤鍾心,甘就幽冥。
永捐堂宇,長辭母兄。
茫茫中野,翳翳孤丘。葛虆冥濛,荊棘四周。理苟不昧,神必俱游。
異哉貞婦,曠世靡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