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元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元海(?~578年),字元海,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北齊宗室大臣,神武帝高歡從孫,上洛王高思宗之子。[1]

  • 初仕東魏,累遷散騎常侍,入山學習佛法。
  • 北齊建立後,拜領軍將軍。器小志大,頗以智謀自許,鎮守晉陽。
  • 支持武成帝高湛即位,拜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太子詹事,為和士開所陷害,出任兗州刺史,遷並省吏部尚書。
  • 聯姻於太姬陸令萱,拜尚書右僕射,聯合祖珽共同執政,出為鄭州刺史,遷尚書令。
  • 北周建德七年,謀反於鄴城,坐罪伏誅。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高元海  
字號    字元海      
民族    漢族      
官職    右僕射、鄭州刺史、遷尚書令  
出生地   渤海蓨縣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578年
所處時代   東魏→北齊  
主要成就   北周宗室大臣   

人物生平

高元海,北齊神武帝高歡從子上洛王思宗之子也。累遷散騎常侍。願處山林,修行釋典。文宣許之。乃入林慮山,經二年,絕棄人事,志不能固,啟求歸。征複本任,便縱酒肆情,廣納姬侍。又除領軍,器小志大,頗以智謀自許。

皇建末,孝昭幸晉陽,武成居守,元海以散騎常侍留典機密。初孝昭之誅楊愔等,謂武成云:「事成,以爾為皇太弟。」及踐祚,乃使武成在鄴主兵,立子高百年為皇太子,武成甚不平。先是,恆留濟南高殷於鄴,除領軍厙狄伏連為幽州刺史,以斛律羨為領軍,以分武成之權。武成留伏連而不聽豐樂視事。乃與河南王高孝瑜偽獵,謀於野,暗乃歸。先是童謠云:「中興寺內白鳧翁,四方側聽聲雍雍,道人聞之夜打鐘。」時丞相府在北城中,即舊中興寺也。鳧翁,謂雄雞,蓋指武成小字步落稽也。道人,濟南王小名。打鐘,言將被擊也。既而太史奏言北城有天子氣。孝昭帝以為濟南應之,乃使平秦王高歸彥之鄴,迎濟南赴并州。武成先咨元海,並問自安之計。元海曰:「皇太后萬福,至尊孝性非常,殿下不須別慮。」武成曰:「豈我推誠之意耶?」元海乞還省一夜思之。

武成即留元海後堂。元海達旦不眠,唯繞床徐步。夜漏未曙,武成遽出,曰:「神算如何?」答云:「夜中得三策,恐不堪用耳。」因說梁孝王懼誅入關事,請乘數騎入晉陽,先見太后求哀,後見主上,請去兵權,以死為限,求不干朝政,必保太山之安。此上策也。若不然,當具表,雲「威權大盛,恐取謗眾口,請青、齊二州刺史。沉靜自居,必不招物議。此中策也。」更問下策曰:「發言即恐族誅。」因逼之,答曰:「濟南世嫡,主上假太后令而奪之。今集文武,示以此敕,執豐樂,斬歸彥,尊濟南,號令天下,以順討逆,此萬世一時也。」武成大悅,狐疑,竟未能用。乃使鄭道謙卜之,皆曰:「不利舉事,靜則吉。」又召曹魏祖,問之國事。對曰:「當有大凶。」又時有林慮令姓潘,知占候,密謂武成曰:「宮車當晏駕,殿下為天下主。」武成拘之於內以候之。又令巫覡卜之,多雲不須舉兵,自有大慶。武成乃奉詔,令數百騎送濟南於晉陽。

及孝昭崩,武成即位,除元海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太子詹事。河清二年,元海為和士開所譖,被捶馬鞭六十。責云:「爾在鄴城,說我以弟反兄,幾許不義!鄴城兵馬抗并州,幾許無智!不義無智,若為可使?」出為兗州刺史。元海後妻,陸太姬甥也,故尋被追任使。武平中,與祖珽共執朝政。元海多以太姬密語告珽。珽求領軍,元海不可,珽乃以其所告報太姬。姬怒,出元海為鄭州刺史。鄴城將敗,征為尚書令。 北周建德七年,於鄴城謀逆,伏誅。

人物軼事

  • 元海好亂樂禍,然詐仁慈,不飲酒啖肉。文宣天保末年敬信內法,乃至宗廟不血食,皆元海所謀。及為右僕射,又說後主禁屠宰,斷酤酒。然本心非靖,故終致覆敗。

人物關係

高祖:高稚,字幼寧,北魏靈營二州刺史。 曾祖:高陀,字難陀,北魏沃野鎮將,追贈琅邪太守。 祖父:高雍,字景雲,北魏司徒從事參軍,追贈驃騎大將軍、尚書令、司徒公、冀州都督。 父親:高思宗,太傅、司空公、上洛郡王。

  • 高祖:高稚,字幼寧,北魏靈營二州刺史。
  • 曾祖:高陀,字難陀,北魏沃野鎮將,追贈琅邪太守。
  • 祖父:高雍,字景雲,北魏司徒從事參軍,追贈驃騎大將軍、尚書令、司徒公、冀州都督。
  • 父親:高思宗,太傅、司空公、上洛郡王。

參考資料

史書記載

  • 《北齊書 卷十四 列傳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