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土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朝初年宰相,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隋朝洮州刺史高勱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玄武門之變時,因功升任侍中。貞觀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後奉命編撰《氏族志》,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貞觀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書右僕射。貞觀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輔佐皇太子監國。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追贈司徒、并州大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昭陵,配饗太宗廟庭。唐高宗即位,追贈太尉。

太宗評語: 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


本 名高儉 字 號字士廉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渤海郡蓨縣(今河北景縣) 出生時間575年 去世時間647年2月14日 主要作品《氏族志》 主要成就主持編撰《氏族志》,圖像凌煙閣 官 職尚書右僕射、太子太傅 爵 位義興郡公→許國公→申國公 諡 號文獻 職 業北齊宗室之後、唐朝宰相 追 贈司徒、并州都督—太尉

人物生平

高士廉,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的親舅舅,而且,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的父親早死,兩人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士廉親自對長孫二人加以教育,因此長孫皇后的賢惠以及長孫無忌的智謀與高士廉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而且,高士廉看李淵次子李世民啊,長得不錯,才華也高,是個難得的賢婿,於是便做主將甥女長孫氏嫁給了李世民,也就是後來的長孫皇后。所以李世民還得好好地謝謝這個岳舅,給了他一個賢良淑德的皇后!


高士廉此人雖前期追隨蕭銑,但是降唐後,頗有功績,尤其是在著名的玄武門之變上,武德九年,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劇,高士廉與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勸諫李世民,欲誅殺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後來,還親率吏卒從監牢里釋放囚犯,授以兵甲,組成臨時的部隊馳援李世民。

在玄武門之變上,高士廉盡了自己的一份力,且史書有記載: 高士廉為人謹慎縝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概焚毀,不使左右知曉。但也正是由於這種縝密的為政原則,或許將將入了李世民的眼,不至於對長孫皇后的母家加以忌憚,反而恩寵待之。

高士廉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品德高尚,後世留有一篇文章《高士廉以德處世》,其中有記載:「蜀人朱桃椎者,淡泊為事,隱居不仕,披裘帶索,沉浮人間。竇軌之鎮益州也,聞而召見,遺以衣服,逼為鄉正。桃椎口竟無言,棄衣於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車,以禮致之,及至,降階與語,桃椎不答,直視而去。士廉每令存問。桃椎見使者,輒入林自匿。近代以來,多輕隱逸,士廉獨加褒禮,蜀中以為美談。」

就是講蜀中有一個隱士叫朱桃椎,死活不願意當官,竇軌到任之後,聽說了這個人,說後就召見他,把衣服送給他穿,逼迫他做鄉正官。朱桃椎始終一句話不說,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

高士廉到任後,用禮節招他來,等到他來到,走下台階跟他說話,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着他後離開了。高士廉常讓人問候他,桃椎見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了。近代以來,官員多輕視隱居不做官的人,唯獨高士廉對朱桃椎施加讚揚禮節,蜀地的人把此事作為美談。

高士廉的溫和有禮可見一斑,他的死也頗讓李世民傷心,甚至想親自弔唁他。高士廉於貞觀二十一年病死,時年七十二。

當時太宗剛剛飲服「藥石」,聞訊馬上整裝要親臨看視。但是長孫無忌死活不讓,說:舅舅臨終前囑咐了不能讓您看視,且「餌石臨喪」是醫家大忌,勸了半天才把藥性正發作的太宗皇帝勸回宮去。


貶官交趾

613年(大業九年),兵部尚書斛斯政逃奔高句麗。高士廉因與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牽連,出貶為朱鳶縣主簿。


事母至孝,因嶺南地區瘴癘嚴重,不能帶母親同行,便將妻子鮮于氏留下,代自己奉養母親。他又想到妹妹沒有着落,就賣掉大住宅,買了小住宅安頓妹妹,並把剩下的錢分給母親和妹妹,自己輕裝上路。 [6] 當時,天下大亂,朝廷詔令難以到達嶺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為司法書佐。武德元年(618年),欽州俚帥寧長真率軍進攻交趾。丘和打算開城投降,高士廉勸道:「寧長真兵馬雖多,但孤軍深入,肯定堅持不了多久。再說城中兵力足以抵禦敵軍,為什麼要投降他呢?」丘和於是任命他為行軍司馬,讓他迎擊寧長真。寧長真大敗,隻身逃脫,軍隊全部投降。 [7]



歸附唐朝

後來,高士廉隨丘和依附蕭銑。武德四年(621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今湖北荊州)朝見蕭銑,途中聽聞蕭銑被唐軍主帥李孝恭擊敗,便轉而投降李孝恭。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與丘和奉表歸唐,被任命為雍州治中。當時,李世民正擔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聲望,對他非常器重。 [8-10]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與隱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劇,高士廉與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勸諫李世民,欲誅殺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後來,高士廉釋放在押囚犯,發給他們武器,並與他們趕到芳林門,配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後,任命高士廉為太子右庶子。 [11-12]



治理蜀地

貞觀元年(627年),高士廉升任門下省侍中,封義興郡公。後來,黃門侍郎王珪將密奏託付給高士廉,讓他呈遞給唐太宗。高士廉卻將密奏扣下,因此獲罪,被貶為安州都督,後調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13]

當時,蜀地民俗輕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厭惡病人,對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親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遠遠地遞給他吃。高士廉到任後,因勢誘導,使風俗得以改觀。 [14]

高士廉還在秦時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條新渠,讓蜀地百姓大獲其利。此外,他又用空閒時間組織詩文辭賦之會,還讓儒生研討儒家經典,勉勵青年學生,以致蜀中學風漸濃。 [15]



累居要職

631年(貞觀五年),高士廉入朝,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高士廉善於鑑別人才,又熟悉門閥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員,無不稱職。貞觀九年(635年),唐高祖駕崩。高士廉以代司空之職,負責皇陵事宜,不久加封特進、上柱國。 [16]

當時,山東士族性好矜誇,雖已沒落,仍依仗祖輩地位,嫁女之時多要聘禮。唐太宗認為此事有傷教化,遂命高士廉與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刊正姓氏,編撰《氏族志》一百卷。《氏族志》編修完成後,高士廉被加封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17]

貞觀十二年(638年),以佐命之功,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不久,升任尚書右僕射,署理太子少師,主管選用官吏之事。貞觀十六年(642年),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18-19]

643年(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將高士廉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請求致仕。唐太宗免去高士廉尚書右僕射之職,讓他以開府儀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書門下職務。645年(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東征高句麗,讓皇太子李治監國,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 [20]

歷史評價

李世民: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耳。 [24] 德范宏深,風猷遠著,道高廊廟,望重勛賢。職在銓衡,穆九流而馳譽;位居端右,總百揆而騰芳。班職台儀,具瞻允集,忠謀令范,遇物必彰。造膝危詞,類多宏益,瞻風力以齊軌,軼伊呂而長騖。 [25]

劉昫:高士廉才望素高,操秉無玷,保君臣終始之義,為子孫襲繼之謀。社稷之臣,功亦隆矣;獎遇之恩,賞亦厚矣。 [26]



個人作品

高士廉曾主持編撰《氏族志》、《文思博要》。 [26]

《全唐詩補編》收錄有其詩一首:《五言春日侍宴次望海應詔》 [27-28]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二篇:《請誅元昌奏》、《文思博要序》 [29]



軼事典故

高士廉去世後,唐太宗欲到高府哭靈。房玄齡極力勸諫,太宗道:「高公與我並非只有君臣關係,還有故舊、姻親的關係,豈能聽說他的噩耗而不去哭靈呢?你不必多說!」說完帶領身邊的人從興安門出宮。長孫無忌正在高府靈堂,聽說太宗要來,出門攔住御馬,勸諫道:「陛下正在服用丹藥,不能哭喪,為什麼不為宗廟社稷考慮而自珍自重呢!而且舅舅臨終遺言,不願因自己的死,而讓陛下屈駕前來。」太宗不聽。長孫無忌跪在道中,流着眼淚執意諫阻,太宗這才返回東苑,望南痛哭。


家庭成員

祖父:高岳,北齊侍中、尚書左僕射、太尉、清河王。 [31]

父親:高勱,北齊尚書左僕射、樂安王,後入隋,任洮州刺史。 [31]

妻子:鮮于氏,在高士廉流放嶺南時,留在家中侍奉母親。 [32]

妹妹:高氏,嫁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生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 [4]

兒子:高履行,娶唐太宗之女東陽公主,襲爵申國公,曾任戶部尚書,後被長孫無忌牽連,貶為洪州都督,又改任永州刺史。 [33] [34]

兒子:高至行(一作高質行),曾任主客郎中。 [33] [35]

兒子:高純行 [33]

兒子:高真行,曾任左衛將軍,後因手刃親子,被貶為睦州刺史。 [33] [36]

兒子:高審行,曾任戶部侍郎,後被貶為渝州刺史。 [33] [37]

兒子:高慎行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