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屋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屋帽

圖片來自痞客邦


高屋帽,又稱高頂紗帽高筒紗帽,是漢服和服首服的一類,特徵是高頂形如屋脊,因而得名。最早出現於東晉,流行於南朝至宋代,有白、烏兩種。其內型用鐵絲編織而成,成為硬殼,內襯紗,外塗繒紗(繒是一種絲織品)。除了高頂之外,還有多種變化,最基本為無檐式,也有帽檐如卷荷狀、或連有下裙、長耳者。宋代時士庶依然有服烏紗高屋帽,由於白紗高屋帽在隋唐之後已消失,宋人詩詞所提及高屋帽應是指烏帽,

==歷史沿革==  

烏紗高屋帽,又稱籠巾,高屋烏紗帽、黑紗高屋帽、高頂烏紗帽等,是漢服首服中高屋帽和烏帽的一類,因以黑紗製成而得名。最早出現於東晉,流行於南朝至宋代,有白、烏兩種。烏帽為官員和士庶通用,又稱烏紗帽,但與後世別稱為「烏紗帽」的官帽非同一種帽子。相反白色的白紗帽則為皇室專用。子、皇家親貴使用,多用於宴會和私人場合。 高屋烏紗帽為官員和士庶通用,是烏紗帽的一種,但與後世常稱為「烏紗帽」的官帽非同一形制的帽子。皇太子在上省時帽以烏紗,但在永福省時例外,服以白紗帽。東昏侯又下令左右作逐鹿帽,帽形較一般高屋帽窄狹。烏帽在隋代時,被當作是官服的一種。[1][2]唐代,不論貴賤,天子百官、庶民百姓均可以戴服它。[3]宋代時,高屋帽仍然存在,宋人詩詞也有提及高屋帽,如蘇軾 《椰子冠》詩:「規模簡古人爭看,簪導輕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東坡何事不違時。」此詩一出,當時人更紛紛仿效蘇軾戴上短簷高屋帽,稱為「子瞻樣」[4]


日本

日本在奈良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入高頂烏紗帽,演變成烏帽子。 。


參考資料

  1. 《大唐新語》: 「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紋綾袍,烏紗帽,九環帶,烏皮六合靴。」
  2. 《新唐書·車服志》:"初隋文帝聽朝之服,以赭黃紋綾袍,烏紗帽,折上巾,六合轍,與貴臣通服。"
  3. 《中華古今注》:「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詔曰:'自今以 後,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4. 李廌 《師友談記》:士大夫近年倣 東坡 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