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冬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山冬青 |
高山冬青(學名:Ilex rockii S. Y. Hu)是冬青科冬青屬的一種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別名:烏尾丁、癰樹、六月霜、細葉冬青、細葉青、苦田螺、老鼠啃、山冬青、毛披樹、茶葉冬青、水火藥、喉毒藥、米碎丹、高山冬青、貓秋子草、毛雌子、美仔蕉、毛萊、六青、矮梯、耐糊梯、火烙木、山熊膽、毒藥、酸味木。
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西藏、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2,700~4,3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高山灌叢、雜木林中、山坡林中、冷杉林中以及杜鵑林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主治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主風熱感冒;肺熱喘咳;咽痛;乳蛾;牙齦腫痛;胸痹心痛;中風偏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丹毒;燒燙傷;癰疽;中心性視網膜炎。
基本內容
中文名:高山冬青
拉丁學名:Ilex rockii S. Y. Hu
別名:洛氏冬青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綱
分布區域:雲南、西藏、四川等
是否中國特有:是
是否引種栽培: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1~2米;幼枝密被黃色長硬毛狀柔毛,老枝粗壯,被灰褐色或煙塵色柔毛。葉生於1~4年生枝上,葉片革質,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1~3厘米,寬6~14毫米,先端圓形或鈍,基部楔形,邊緣稍外卷,上部具細圓齒狀鋸齒,下半部全緣,葉面深綠色,有光澤,除沿主脈密被黃色柔毛外,無毛,干時栗褐色,整個葉面呈現出橫的網紋,背面淡黃綠色,無毛,主脈在兩面凸起,背面無毛,側脈3~4對,兩面不明顯;葉柄長2~3毫米,疏被柔毛;托葉三角形,細小,宿存。
雄花未見。雌花單花生於當年生枝基部的鱗片腋內或下部的葉腋內,花梗長2~5毫米,無毛或疏被微柔毛,無小苞片;花5基數,稀4或6基數,紅色;花萼盤狀,直徑3~4毫米,裂片三角狀卵形,無毛,具緣毛;花冠輻狀,直徑約7毫米,花瓣卵狀長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圓形,基部稍合生;敗育雄蕊5,長約為花瓣的1/2,花葯小;子房圓錐狀卵形,柱頭頭狀,5裂。
果球形,直徑5~7毫米,成熟後紅色;果梗長約6毫米;宿存花萼平展,宿存柱頭厚盤狀。[1]分核5,稀3或4,橢圓形,長約5毫米,背部寬約3毫米,平滑,無條紋,亦無溝槽,內果皮革質。花期6~7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700-3700-(4300)米的山坡林中、冷杉林中、雜木林中、高山灌叢和杜鵑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西部(峨眉、雷波)、雲南西北部(德欽、維西、貢山)和西藏東南部。
主要價值
-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主風熱感冒;肺熱喘咳;咽痛;乳蛾;牙齦腫痛;胸痹心痛;中風偏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丹毒;燒燙傷;癰疽;中心性視網膜炎。用於心絞痛,心肌梗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心性視網膜炎,扁桃體炎,咽喉炎,小兒肺炎,凍瘡。清熱解毒,活血通脈。治風熱感冒,肺熱喘咳,喉頭水腫,扁桃體炎,痢疾,冠心病,腦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丹毒,燙傷,中心性視網膜炎,葡萄膜炎,以及皮膚急性化膿性炎症。用於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柱閉塞性脈管炎;外用治燒、燙傷,凍瘡。
①《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小便。治刀槍打傷,肺熱喘咳,外感風熱,預防流腦。
②《浙江民間常用中草藥》;治感冒,扁桃體炎,痢疾,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③《新編中醫學概要》:活血通脈。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冠心病,腦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癱。
④《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清涼解毒,涼血散毒。治喉頭水腫,咽喉炎症,暑季外感熱症,皮膚急性化膿性炎症。
- 附方
①治肺熱喘咳:烏尾丁根五錢。水煎,沖白糖適量,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②治感冒,扁桃體炎,痢疾:毛冬青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毛冬青根三兩,煨豬腳一隻服食,每日一次;另取-毛冬青根三兩,煎水浸泡傷口,每日一至二次,浸泡後外敷生肌膏(硼酸粉6725克,氧化鋅16克,黃丹2.17克,梅片2.5克,石炭酸3毫升,凡士林375克)。(《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刀槍傷及跌打腫痛:烏尾丁根適量。水煎,待冷,每日塗3~6次。(《廣西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