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崖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崖鄉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地處海原縣東部,清水西岸川台地,東以清水河與同心縣王團鎮為界,南與李旺鎮相鄰,西以印子山與關橋鄉分嶺,北與同心縣興隆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26.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高崖鄉戶籍人口為28226人。隋唐時,先後屬他樓縣和蕭關縣。1958年10月,撤銷區鄉,設立高崖公社。1984年1月,高崖公社改為高崖鄉。截至2021年10月,高崖鄉轄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高崖村。 2020年,高崖鄉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4個。

歷史沿革

隋唐時,先後屬他樓縣和蕭關縣。 北宋,設蕭關(遺址在今高崖鄉草場村南),下轄通關堡(遺址在今高崖鄉高崖村)、臨川堡(遺址在今高崖鄉紅古村北)、西山堡(在今同心縣興隆鄉西山窪村),隸屬懷德軍。 金時,升蕭關為蕭鎮,屬原州(治臨涇,在今甘肅鎮原南)。 明時,設紅古城(古蕭關舊址),轄墩台14座,屬固原州。 清時,設紅古堡(遺址在今高崖鄉紅古村西),隸屬海城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清河鄉(治紅古堡);同年,裁鄉設第五區公所(治紅古堡)。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紅軍西征軍解放鄉境,曾設立高崖鄉,隸屬陝甘寧邊區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原第五區改為第四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立高崖鎮。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設立高崖區公署。 1952年10月,高崖區改為第四區。 1953年4月,第四區改為第五區。 1958年10月,撤銷區鄉,設立高崖公社。 1984年1月,高崖公社改為高崖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高崖鄉轄高崖、香水、高灣、三分灣、草場、聯合、紅岸、紅古、新民(移民村)9個村民委員會。有68個自然村。 截至2021年10月,高崖鄉轄10個行政村:香水村、紅古村、紅岸村、聯合村、草場村、三分灣村、高崖村、高灣村、新民村、振興村,鄉人民政府駐高崖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崖鄉地處海原縣東部,清水西岸川台地,東以清水河與同心縣王團鎮為界,南與李旺鎮相鄰,西以印子山與關橋鄉分嶺,北與同心縣興隆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2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崖鄉西依印子山,東臨清水河,屬清水河河谷沖積平原和山前帶狀洪積地形。紅古村最低海拔1350米,是海原縣海拔最低的村。

氣候

高崖鄉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較為炎熱,秋季溫和涼爽。年平均氣溫8.7℃,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雨量多集中於8—9月。

水文

高崖鄉境內河道屬清水河水系。主要河道有西河和清水河。

自然災害

高崖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霜凍等。

自然資源

高崖鄉境內石峽口有大型石膏礦床,盛產優質的雪花石膏資源。 2011年,高崖鄉有耕地面積18.96萬畝,其中水澆地6.23萬畝。

人口

2011年末,高崖鄉總人口26634人。總人口中,以回族為主,達20140人,占75.6%:男性13708人,占51.47%;女性12926人,占48.53%;14歲以下7404人,占27.8%;15—64歲17711人,占66.50%;65歲以上1519人,占5.70%。201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17.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2人。 2017年末,高崖鄉常住人口為21425人。 截至2020年末,高崖鄉戶籍人口為28226人。

經濟

綜述

2020年,高崖鄉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4個。

農業

高崖鄉糧食作物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有胡麻、硒砂瓜等。2011年,種植業總產值13776.8萬元,比上年增長33.9%。 高崖鄉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0.85萬頭、羊飼養量2.36萬隻、生豬飼養量0.12萬頭。畜牧業產值4984萬元,比上年增長19.1%。

工業

2011年末,高崖鄉有石膏加工企業2家,建築產品加工企業4家,香水皮毛加工企業11家,磚廠2家,沙場3家,總產值1332.7萬元。

商業

2011年,高崖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萬元,比上年增長16.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高崖鄉有初中1所,中心小學1所,村級完小12所,教學點3個;在校生3842人,其中初中在校生692人,小學在校生3150人;教職工182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高崖鄉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個,農家書屋4個。2011年末,廣播電視戶戶通入戶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高崖鄉有衛生院1所,醫療人員1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449人,參合率75%。

社會保障

2011年末,高崖鄉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7602人,參保率57%。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高崖鄉建有郵政服務網點,電信網絡信號實現全覆蓋。

交通運輸

高崖鄉已形成由公路、鐵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中寶鐵路、福銀高速公路和省道銀平公路南北貫穿全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高崖鄉因地處清水河西岸高地,俗稱「高崖頭」而得名。

參考文獻